第150部分(第2/4 页)
然头脑顽固,但也不愿事态扩大。他来到北大,开始声势汹汹,指责学生闯了大祸,声称如
再不悬崖勒马,将明令解散学校,闹事者将被处严刑。同学段锡朋挺身与之抗辩,表示学生
不怕恐吓和压迫,决再接再励的干下去;如政府不接纳学生要求,改弦更张,全国将大乱不
已。这个官僚竟为学生们理直气壮的声势所屈,改以较温和的口吻说了些希望学生不再出街
闹事,安心上课,听候政府解决等语,就离校而去。
五日上午十时左右,北大学生大会在十分热烈的情绪中决定:立即成立北大学生干事会,
并发起组织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的共同组织,要求各校一致参加;推举段锡朋、方豪为北
大学生会参加这个共同组织的代表;并推举狄君武、罗家伦、康白情、周炳琳、陈剑修、鲁
士毅、钟巍和我等分别担任北大学生干事会的文书、总务、讲演等各部门的工作。
当天下午又在北大举行各校学生第一次代表会议,约有二十个学校的代表参加,通过决
议: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北京学生联合会)。后来清华学校和其他教会
学校以及女高师等女子学校也纷纷组织学生会,并先后加入学生联合会。这样,这个共同组
织就名符其实的包括了北京全部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会。
这次会议还决定:学生联合会以“内除国贼,外争国权”为主旨,提出“收回青岛”“惩
办卖国贼”等具体要求;并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各界一致响应。这个代表会议后来根据学生
联合会章程改名为评议会,负责决定政策方针。评议会由每校推派两位代表组成,其议事程
30/151
… Page 31…
《我的回忆》第一册
序的符合民主旨趣,以及处事的敏捷果断,确表现出它是指导爱国运动的重心;所以当时舆
论誉之为中国历史上空前最优良的“雏型国会”。
这次会议为了迅赴事机起见又决定:以北大学生干事会代行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的职权;
因此,北大就成了这次运动的总枢纽。我这个素来重视平民教育提倡讲演的人,也就成为学
生联合会第一任的讲演部长;所有学生联合会的讲演团,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组织民众团
体、发行传单报刊等实际工作,都由我所领导的这个单位来执行,事实上此后学生会许多轰
轰烈烈的活动也以这一单位为骨干。
五月四日北京所发生的这件大事,像风暴似的震动着全国;声势愈来愈烈,范围愈来愈
大。各大城市的学生们纷纷起来组织学生会,发通电宣言,游行讲演,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
行动。全国大多数的报纸都连篇累牍的用大字标题刊载这类新闻,并发表评论;认为:这是
纯洁的爱国运动,是全国人民公意的表现。工商界、各种民众团体、国内外知名人士,以及
海外留学生等都先后响应,支持学生主张,要求政府罢免亲日派官员,反对压迫学生的爱国
运动。
五月七日,被捕的三十二个同学终于释放了。当时段祺瑞这亲日巨头并未直接执政,虽
不愿轻轻放过这些学生,但究不能为所欲为。全国舆论都站在学生方面,亲日派显得孤立了,
曹、陆、章三人成为众矢之的。北京政治圈子里多数官僚政客,一时为爱国心所支配,也或
多或少的同情学生。这一切使总统徐世昌和国务总理钱能训无法完全听从段祺瑞的摆布。这
样,安福系、新交通系摧残学校的计划不能顺利实现,当局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以平民
愤。
然而拥有实力和日本支援的亲日派是不肯干休的。他们痛恨北大,集中目标攻击蔡元培
校长,非迫令去职不可。蔡氏事先虽曾劝阻学生的示威行动,但事后却完全站在学生方面,
抗拒各种摧残学生的压力,对于释放学生一事,奔走尤力。但他为缓和亲日派的愤怒,不愿
因个人的去留使事态再行扩大;终于五月九日留下告别信,悄然辞职出京①。
蔡氏被逼出京一事,又进一步激起同学们的愤慨。一般同学认为蔡氏的出走是政府摧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