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4/4 页)
西急退。他们批评我们军事策略是“逃跑”,是“避战”,认为这会将红
四方面军拖垮。与其拖垮,不如与敌军孤注一掷的决战。有的同志又高估了敌人的力量和决
心。他们责备我们没有采取更迅速的脱离敌人的步骤,在他们看来,如果我们真能向西急退,
不利于我军的枣阳战役是可以避免的。
这些反对意见,终于汇集起来,形成不满现有领导的反对派。我军进到汉中的西乡时,
政治部的主持者张琴秋、傅钟,曾约集受过处罚的曾钟圣、邝继勋和政治部宣传科长朱光等
十余人举行会议,检讨西行的得失。在会议上,张琴秋宣布了中共中央对向西逃跑的两次电
令,他们表示对现有领导不满,要求从速召集军事委员会会议。
张琴秋向我申述他们的意见,她和某些同志不赞成西进,认为他们的意见与中央的指示
66/166
… Page 403…
《我的回忆》第三册
相符合。对于军事策略,他们也有种种批评。她承认,这些同志有过几次商讨,但未组成反
对派。反对者的意见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张琴秋看来,著名的立三路线人物曾钟圣的军事见
解,采取右的立场与她的见解正好相反。她也不能信任屡犯错误的邝继勋,事实上她也不重
视他的意见。只是为了借重他们的军事知识,才找他们参加商谈的。他们活动的目的,并不
是要打击现有领导的威信,更没有推翻现有领导的企图,只是主张恢复军委会和高级干部会
议,俾多数人都能参预决策。
我们翻过巴山,开始建立新根据地的时候,张琴秋等的反对意见,便消沉下来。我们共
同为开展新局面而努力,没有功夫去检讨过去。但这些持不同见解的政工人员,对川北新根
据地的建立,或多或少仍缺乏信心。他们觉得川北时偏僻的地方,即使在这里建立了根据地,
也无法配合各苏区的行动,更不能打击蒋介石的要害。这个鸦片世界,也使他们觉得太落后
了,对党对红军的发展,都困难重重。
要求我的同志们,对于建立川北新根据地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川
北人民热烈拥护红军,禁烟运动展开得如火如荼,我的积极号召,这些都不能完全廓清他们
的疑虑心理。在川北建立根据地的条件确是不够充分,同志们举出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困难,
有些困难确是影响深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