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4/4 页)
因此,
我们在军事观点上,只有向西,西面是国民党军力较弱的地方,也有广大的后路。
蔡申熙参谋长为了我们的退路问题,曾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京汉路西面的情况。那时,
原在洪湖一带的贺龙部因军事上的失利,退到湘西桑植去了,我们很难与他取得联络。京汉
路以西、孝感、云梦、安陆一些零星游击队,早被国民党军队摧毁,其中有些逃到鄂豫边境
大别山脉的西段。蔡曾派遣人员企图与这些游击队联络,也派了一些人深入鄂西北和陕南一
带地区,调查情况。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有可观的成绩。后来,蔡在四次围剿中阵亡了,这对
我军西向行动,是莫大的损失。
当年七月间,鄂豫皖苏区,终被蒋介石优势兵力的四次围剿所压碎。红四军的主力被逼
向京汉铁路以西行动,进鄂北陕南辗转到了川北巴中通江南疆一带,才立住脚,在那里建立
起新的“川北苏区”。鄂豫皖苏区从此不仅发展中断了,而且成了蒋介石的屠场。留在这个区
域的游击部队,在那里坚强奋斗,所受牺牲极其重大。沈泽民等重要干部就是在那里殉难的。
后来留守在这个区域里的徐海东部也被逼辗转到了陕北,成为各地红军集中陕北的先行者。
最后剩下的高俊亭部到抗日战争时,改编为新四军的第二纵队。
上面所说到的,就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四军披荆斩棘,艰难缔造始末的大要。行文至此,
我这个鄂豫皖苏区的园丁,真有感慨万千之叹。
第十七篇 川北苏区
第一章 四次围剿与西行五千里
川北苏区是红四方面军在敌军压力之下,不能在鄂豫皖区立足,因而突破敌军的包围圈,
经鄂北豫西陕南,到达川北后建立起来的。红四方面军这次行动,是苏维埃运动向西北转移
的先声,后来,它接应各地红军,先后到达西北地区。
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的四次围剿,是他对各地苏维埃前后五次大规模围剿中的第四次(第
一、二、三及第五次是以江西苏区为目的,第四次则是以鄂豫皖区为主)。一九三二年五月蒋
氏在武汉组成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旋即制定了作战计划,调集了约五十万兵力,等于我们
四方面军力量的二十倍,企图围攻消灭我们。他的计划是将他的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防守部队,为数约二十万人,依据苏区周围的军事要点设防,并建筑碉堡,配合进攻部队,
步步为“营”,向我们逼近。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