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1/4 页)
后果。瞿秋白这句话模棱两可,既可以说是赞成,也可以说是劝阻。共产国际的首脑们,不
了解中国人措词的习惯,认为瞿秋白是在助封为虐,尤为可恶。周恩来也没有反对李立三主
张,因而被共产国际很诧异的视为调和派。甚至有人说,看来整个中国支部造反了。
其实,李立三的谬论,是不足为怪的。当时斯大林的蛮干歪风,就是促使李立三向左狂
奔的主要原因。斯大林既然打着国际主义的幌子,要求一切共产国际的支部服从他,如今他
的徒弟李立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是合于逻辑的发展。但共产国际似乎没有从这个活生
生的事件中,获得应有的教训,李立三虽因此倒下去了,盲动主义依旧是中共内部的主要祸
害。
李立三的异动给予陈绍禹等米夫派在中共内抬头的机会。恰于此时到达中国的米夫,和
那时已经回国的陈绍禹,立即里应外合的行动起来,站在拥护共产国际的正确路线的旗帜之
下,反对李立三。陈绍禹等因曾受李立三的压制,早就满肚皮冤气,现在有此机会,自然要
磨拳擦掌。同时李立三的盲动主义也太失人心了,国内一班老干部,早已怨声载道,这就形
成了米夫等共产国际代表,陈绍禹等留俄学生和国内一些原是支持我的老干部,合作反李立
167/185
… Page 319…
《我的回忆》第二册
三的局势。
李立三的胡闹所造成的微妙局势,又促成了我的回国。柏金斯基首先去找蔡和森,要求
他立即回国,纠正李立三的错误。蔡和森表示无力负担这个任务,不愿回国。柏金斯基用激
将法的口吻向蔡和森说,他和他的同僚都认为蔡是可爱的同志,既能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
又能置身于党内纠纷之外,但与张国蠢同志相较,负责的勇气则还有逊色。
蔡和森并未因柏金斯基的力劝,而改变初衷,他进而向柏金斯基建议,最好派我回国去。
柏金斯基曾问他:此时派张国焘同志回国,是否适宜?蔡和森坚决回答:我保证张国焘同志
必能本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完成纠正立三路线错误的任务。
很久未晤面的蔡和森,突然来看我,将他与柏金斯基谈话的经过告诉我,向我说及由于
共产国际有意要他回去,他有机会看到了一些机密文件,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知道李立三即
将来莫斯科,但立三路线错误的纠正,仍须花很大的气力。现在党内大致有三派,一是李立
三、瞿秋白、周恩来等当权派,仍然或多或少的执行过去的错误政策;二是陈绍禹等米夫派,
企图脱颖而出、但苦于资望不足;三是何孟雄等老干部派,人多势大,但被目为右倾,这班
人支持我,要求共产国际派我回国去。
蔡和森的话,有些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引起我的感触。我反问蔡和森拒绝回国的理由,
并说:共产国际首脑们既不让我知道要你回国的事,以及中央的一些内情,他们会相信你的
建议,信任我吗?蔡和森却撇开这些问题,迳行劝告我说:共产国际要你回国去,希望你不
要错过这个机会!
我感谢蔡和森的盛意,开始考虑回国的问题,我对于回国的可能性,不敢作过高的期望。
代理中国部长的马加尔曾向我说过这样的话:共产国际有能力纠正李立三的错误,并不需要
求助于任何中国同志。他这种傲慢态度,也许是故意暗示我不要作回国的们算。我在瞿秋白
走后,是中共中央驻莫斯科的唯一代表,但这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我仍致力于学习,不向外
间事;我也从未为反立三的事表示过兴奋的态度,对于蔡和森所谈到的种种,也未作任何表
示。
我决定不放弃回国的机会,至于共产国际是否信任以及我回国能有什么作为等问题,我
认为是次要的事情。莫斯科的政治气氛使我痛苦,我要脱离这个奥笼,到浩瀚的祖国去有所
施展,不管将会遇着什么困难,甚至丧失生命,我也是不顾虑的。如果必要的话,我愿为此
付出代价。
回国的代价显然是放下反共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