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页)
都是不应该的。
第四次代表大会后的中共中央组织日趋庞大,会议更是频繁;一切事务,就得循着组织
的体系,经过复杂的手续来处理;陈独秀先生的权力也就因之扩大了;甚至各地方组织的负
责人亦多由中央委派。接着,中共内部,所谓实际工作派和留俄留法书生派之间,也出现了
互相磨擦的倾向。
陈独秀先生以中央书记的身份领导中央秘书处,并兼任组织部部长。中央秘书处主管行
政事务,设秘书一人,受书记的指挥,总揽各项工作。这个职务最初由一位姓任的同志担任,
不久就由自法返国的王若飞接替。秘书处之下分设文书、财务、发行、交通四部分。中央的
一切决定均由秘书处作成正式文件,分送各地方组织遵办。财务是完全秘密处理,并不提交
中央会议讨论。当时中共经费主要是倚靠共产国际的支持(党员所捐只占小部分),由陈独秀
先生根据需要与威金斯基商定。
陈独秀先生所兼任的中央组织部,较以前也大为充实。以前党员人数很少,组织部工作
简单;到了第四次代表大会以后,党员数达千人,且还在增加之中,组织部的工作才开始繁
复起来。这时组织部内有党员调查登记、工作分配、党员训练等三部分。一切人事的调动,
均由陈独秀先生以组织部长的名义,提交有关的会议通过任命。
中共中央的宣传工作也同样繁重了,彭述之任部长;他有一幢三层洋房的办公室,负责
指导党内宣传工作;包括通俗宣传、政治宣传及党员文化教育等工作。至于《向导》等党刊
5/185
… Page 157…
《我的回忆》第二册
的编辑,中共中央认为是其有政治指导作用的,由蔡和森、瞿秋白主编;其编辑方针直接由
中央议定,不受宣传部的管辖。
我所领导的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也算得是人才济济。委员除我以外,有曾主持安源路
矿工会(后来又扩大为汉冶萍工会②)的主角李立三、刘少奇;曾在北方主持工运因无法立
足而来到上海的邓中夏;在武汉从事秘密工会活动的项英、林育南;出狱不久的李启汉和浦
口铁路工会的领袖王荷波等。我任主任,主持决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刘少奇助理。李立
三则专负上海工会的领导责任。邓中夏那时在上海大学任教,负责物色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工
会工作。其余的委员多分赴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