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3/4 页)
物无声的方式。用了十五年地时间苦心经营。终于将“民知”推向现实。他在报纸上表的那文章。初时他还有些沾沾自喜。觉得这是自己目光前的结果。可现在想来。天子在登基之初大力推广义务教育时。便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自己不但没有给天子帮上忙。冒然表那篇文章。反而让天子原本无声无息的自然变动。变成了一场与保守派士大夫们的摊牌。幸好。地方路省的长官在这次摊牌中站在了天子这一边。否则结果……
极有可能是一场内战。
“我自诩智虑过人。如今才知道。我不过是一莽夫耳!”赵景云长叹了一声定国是诏》念与邓若水听。邓若水良久无语。足足过了五分钟。他也长叹了一声。
只不过。他地长叹与赵景云地长叹完全不同。
“曼卿。你真是幸运……”他喃喃地说道。
景云有些惊相当……故此你能见着咱们的。将大宋建成什么模样……我老矣。却是见不得了……”
这是邓若水最为遗憾地事情。虽然被贬到新洲来让他有些失落。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是他们自己跳上祭台。要做这个激烈的社会变革中的祭品。即使是天子迫于时势。暂时也无法完全让他们脱罪。事实上能让他们免于一死。已经让邓若水吃惊了。
“邓翁只需好生将息。何惧见不到那一日?”赵景云宽慰道:“况且如今我大宋盛世之象已成。如江水滔滔不可阻遏。邓翁眼见着我大宋自风雨飘摇之间到得这雄踞天下诸国之。理应无憾矣!”
邓若水咂了咂嘴。微微苦笑:“曼卿劝人。果然与众不同。正是。正是。我理应无憾……王师北定中原我见着了。百姓安居乐业我见着了。四夷来朝远人自服我见着了。就连这海外景象我也见着了……我还有什么遗憾?曼卿。若我死了。也无须送回国内安葬。便将我埋在墨子港灯塔山上。只需将我枕下的大宋故土随我葬下即可……”
赵景云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不是矫情的人。因此也不去用虚言劝慰。
见邓若水累了。赵景云出了门。行在街头。
墨子港是天然良港。附近水土肥美。再往西便是巨大的草场。因此农牧业甚为达。来到墨子港的。有小半是被贬的罪犯。再有小半是生计无着的移民。剩余的则是前来戌边的士兵家属亲眷——赵与莒对于海外军人甚为宽厚。不仅在军饷升迁上比起驻守于本土的更好。他们地家属如果自愿随同的。都会给予安排。或是分赐田地。或是在附近工厂任职。以墨子港为例。墨子港的主业是农牧业。因为水草肥美而羊群日盛地缘故。两年之前还在此建了一座毛纺厂。将羊毛织成呢绒之后再销往大宋。每月都会有一到两艘大海船来此。将积累地羊毛与粮食运走。同时又运来一些生活工具。比如铁器之类。据赵景云所知。新洲如今人口过五十万。其中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小城。
“官家限制此地部分产业展。也是应有之意。流徒之人。大多心怀怨愤。此地又广阔无际。若是任其扩大。难免尾大不掉。”一边走。赵景云一边细细思索。
他来到这里也有近半年时间了。名义是他是流放的犯人。每月都得到黑子港知县衙署去挂号一次。实际上这里的地方官来自流求。早就得了上面的示意。对他与邓若水都是照顾有加。
与另一个时空之中欧洲殖民无秩自的殖民活动不同。大宋如今地海外殖民有一整套相应地制度。这是当初殖民流求牺牲了数千人之后总结每次殖民之前。先由朝廷派人选择殖民地点。那地方一定是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水土肥美的。勘察殖民地点的小队。如今大宋有上百个之多。他们每年能确定出三到五十个适宜殖民点。将其特性一一标明在地图之上。然后官府再组织殖民人员。这些人要么是贬窜的犯人。要么是自愿开拓海外的贫民。要么是前些年战乱中流亡的百姓。根据各自技能情形。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移民队中。再被送往流求、苏禄或麻逸。经过半年的训练之后。才被允许移民。移民是先近后远。一般凑足了两千人之后便是一个完整的移民队。每个移民队又配有三名官长、五十名士兵。这些官长、士兵都是自近卫军退伍军人中选举。不仅要负责移民初期地安置、开拓。同时还要负责组织这些移民进行相应的军事训练。在定居成功之后。他们可以凭积功升迁。也可以回大宋本土。意欲留在移民城的也会被任命为主官。每相邻的十余个殖民聚落间。便会设一海军分队。负责护航任务。同时也隐隐有弹压叛逆之意在其中。
若是用一个词来形容大宋殖民。那就是“秩序”。就如同赵与莒对于国政的看法一样。秩序是他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