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2 页)
焦循《易图略》)。
易学博大精深,曲成万物而不遗,其理论体系涵容量大,叙述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内涵。《易经》只是易学的主体之一。易学还包括奇门、太乙、六壬等其它应用易学流派。世人所说六壬、六爻等易术是易学的旁枝末流,实乃妄语。实际上,这些均为大宗之法,都是组成易学的中坚体系。无论从其组成结构或是功能上看,都体现着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象数思想。而且,奇门、太乙、六壬等应用易学流派的产生时间不但与《易经》不相上下,甚或有超前之势。
孔子晚而喜《易》,他的态度是“不占而已矣”。孔子通过对“以德代占”思想的发挥来阐发《易》中的道德和义理,强调以“观其德义”的途径来探讨《易》中的“天之道”、“民之故”以及“物之情”的易理思想,并由此开创了儒门解易的先河,将易学引入哲理化的研习之路。自孔以后,易学分为两大学派——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使人思维更加清晰,义理使人观谋更加清明。义理与象数的有机结合使得易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及至后世,凡所谓大宗之法,皆以象数为宗,杂以五行与外应。自古以来,大宗之法多择人而授。孔门纵有三千弟子,而通其艺者不过七十二贤。圣人之道传于圣人之才,得传承者皆有定数。
中国人的主体信仰其实就是《易》的思想,只不过一如孔子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天人合一,天地一太极,万变不离其宗,尘世万物无不与我相关。
而且,中国的“神仙”也都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
《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见,易学对现代人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对个人人生节律的探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全面深入认知世界的方法。如果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明白人生和世界的变化规律,那么就会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古之先圣既知方法(有为之法),又知圆法(无为之法)。即虽治《易》,但深究其理而不为此技术。因为他们明白,还有更高更接近生命本质的文化内涵,那才是人生真正未来之路。所以三教圣人中,老子讲“道”——性命双修,孔子讲“仁”——穷理以尽性,佛陀讲“法”——###见性,并以此贯通乾坤,周流六虚。
()好看的txt电子书
现代意义上的易学思考(2)
研究易学,《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左传》、《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书是不能错过的。
文化永远领先于固化。古之研易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者比比皆是;而现在只有背诵者、注解者、诠释者,没有超越者,没有思想重建者,不但整体素质不够高,而且还有摧毁者,形成了很多特别坚硬的僵化的东西。这些都成了易学发展进程中的滞碍。
另外,文化的传承需要精神传承作支撑,需要感恩与推崇,究易亦当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