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三 谎言中的真相(第2/3 页)
皇甫翟睁开双眼:“一个心灵需要安慰的谋士,她还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么?我没有时间精力浪费在安抚他情绪上面,如果她有病,那就去找大夫看看……”
诸葛稚叹了口气:“那在下想问一句,你究竟想把叶总司培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想过么?要让他跟你一样,将来再重复你的人生轨迹?”
皇甫翟顿时一怔,竟是没有回答出诸葛稚这个问题。
诸葛稚接着说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见过两个完全相同的鸡蛋么?
我从你对叶总司的态度可以看出,你有意无意想将她雕刻成和你一样的人,那你问过她愿意么?”
“既然做了我的学生,那她有选择的余地么?”皇甫翟说道,“我从来没想过要把她变成什么人,只是想将她培养成材,人性?如果谈人性,那就不适合成为一名运筹帷幄,心怀天下的谋士!”
“请恕在下不敢苟同……”诸葛稚说道,“谋士怎么就不能谈人性?恰恰相反,一个懂得人性的谋士才会去真切体会乱世人命的诉求,才会做出最为正确的谋略,
还是那句话,你这次对叶总司所造成的伤害确实太大了,我想你也不愿意就这么失去你辛苦栽培一年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此与你分道扬镳吧?”
“我自己的事我自会处理,无需你来劝我……”皇甫翟闭眼说道,“不用试图劝服我,我决定的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诸葛稚摇着羽扇,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听先生说这番话,在下就知道,你依然把叶总司当成自己的学生,还是不舍得放弃,
如此,在下也不再多言,你们师徒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化解,也就无需在下再多操心了,言尽于此,在下就先告辞了,请……”
诸葛稚欠身行了一礼,转身慢悠悠的离去了。
“对了……”刚离开两步,诸葛稚忽然回身又说道,“皇甫先生可否认识一个叫佘克己的人?”
“你问这个做什么?”皇甫翟睁开眼,淡淡地问道。
诸葛稚说道:“那本《西域彤云志》就是佘克己所着,而据在下所知,佘克己最近一次出现的时间是在五十年前的神都皇宫之内,
他曾以命相逼,逼迫皇室修改律法,让女子十六岁方为出嫁正龄,可自那以后,佘克己的下落就一直成了一个不解的谜团,
大周所有史册都未曾记载到他的下落,如果史官要毁去这段让皇室蒙羞的记载,那就应该书写是圣上宽厚仁德,不该将佘克己的名字写在史册之中,
可奇怪的是,佘克己自那次逼宫的风波过后就如同在人间蒸发了一样,直到五十多年过去,竟然出现在一本真假难辨的《西域彤云志》上?
这不得不让人生疑,先生就不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么?按年龄算,当年佘克己逼宫之时,他已经五十有三,而《西域彤云志》是成书与十四年前,
就算他还活着,试问这么一个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人,还有精力写下如此精彩绝伦的故事么?”
皇甫翟说道:“这个问题重要么?”
诸葛稚回道:“就当闲谈罢了,三十三人在居康国由一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带领下,阻挡了大食、萨珊和西域诸国数十万大军进犯东方的计划,
这个故事过程当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着作的署名居然就是早已销声匿迹的佘克己,这其中莫非有什么不可言语的隐情么?”
皇甫翟说道:“其实你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借用军督大人一句话,用思考代替发问,远比别人告诉你的答案有说服力?”
诸葛稚摇摇头:“未曾实地去过居康国,只能推断出那所谓三十三人阻挡西域铁骑的部分端倪,但整个过程却至今无法窜连起来,
书中所描述的事物很多地方太不符合逻辑,前半部分所书,大致介绍青年殷末微在居康国内的风土面貌,和当地百姓的习俗,这一切都还算合情合理,
但后半部分却十分耐人寻味,如果按小说来看待,那还能理解,可偏偏书中发生的几幕,却曾经在现实中有迹可循,
让人不得不怀疑佘克己定是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真相,却只能以一种近乎玄之又玄的方式掩盖在谎言之下,不知皇甫先生可否提点在下一二?”
皇甫翟不动声色,轻轻擦拭着手中那面已有裂痕的铜镜,良久才缓缓开口:“那把你所想的疑问先说出来,我才能找到其中的细节替你细细解答。”
诸葛稚摇着羽扇说道:“居康国在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