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让还是不让,这是一个问题(2)(第2/4 页)
“事情都已经解决了,这个‘太阳是我捏圆的’还把这事翻出来,看来周璇也把这人得罪得不轻啊。”
“是啊,”菲菲说道,“你这半天找到什么没有啊?”
“正准备开始呢。”
蒋子良先是在百度、google搜索“网络小生”,可是搜索结果有四万多篇,简直就是大海捞针。他又在天涯、猫扑、百度贴吧等网站搜索“网络小生”,还是找不到相关信息,最后他来到了追远网,一搜“网络小生”,顿时冒出来几个帖子!
蒋子良和彭菲菲眼睛一亮,找到了!
在一篇题为《女学生疯狂叫嚣不让座有理,大家来人肉她吧!》的帖子下面,两人找到了“网络小生”的名字,查看“网络小生”的资料,显示就读院校是警察学校,此人肯定就是何少川了!
何少川在这个帖子里一共发言十次,但是其中七个发言已经被删除了,页面上只显示了“网络小生”的id,然后提示“此楼已被作者删除”。而剩下三个发言是在一年后,何少川开始忏悔不该参与这次人肉搜索。
3.
2006年8月13日,乌鲁木齐一位6岁女童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挨了母亲一巴掌,质问道:“谁让你站起来的,有座位不知道享受是吧?”
2008年12月20日,扬州208路公交车上,一位被挤得满头是汗的70多岁的老大爷,竟无一乘客为其让座,而且售票员也不让座,说:“去投诉我吧,不让!”
2008年12月24日,上海网友czad在东方网上发了一张照片: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站着,旁边没有一个人让座。贴子和照片一经发布到网上,只有少数网友指责不让座男子,更多网友把矛头指向了czad。有人说:“不让座也正常,这种事在上海见怪不怪的,只是楼主反应大了点。”还有人说:“别把客气当福气,谁也不欠谁的。”更有人说:“让不让座是别人自己的事情。”
……
为了一个小小的座位,各地都曾出台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措施,北京公交集团出台了“不让座就不开车”的规定,青岛的26路车队开展了“老人没有座,司机不开车”活动,郑州市更是一度准备出台条例,不让座要罚款五十元。一个小小的座位,事关中国五千年的道德传统。当现代化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洗礼着中国人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企图以种种方式来张扬所谓个性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也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一个小小的座位,引发了道德与法律的激烈碰撞。六年前,有人在网上发起成立“不让座小组”,发起人的网名是“怪蜀黍”,小组宣言是这么写的:
当看到某某纪念钞发售前一夜即开始精神抖擞地排队的大爷大妈们(而且很大一部分通宵排队的人都是大爷大妈),一上公交车就开始神态萎靡地享受他们自认为应得的尊老权益时,你是什么感觉?确实,在这个广阔的国度里,一有排队的事情,无论是超市买鸡蛋还是商场大酬宾,队伍中最多的还是大爷大妈们。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交车上站几十分钟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
最开始,很多人把这当成一个笑柄,可是没想到,跟帖者甚众,甚至有人提出了不给老人让座的理由,说:“我们都是消费者,我们买票,他们甚至不需要买票,我们没有义务为他们让座”,又说“我们每天出门,匆匆忙忙,上班怕迟到扣工资,下班怕耽误接孩子,出门会朋友办事情怕错过时间。他们呢,他们退休在家,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最多的就是时间了。他们为什么不可以早点或者晚些出门,避开坐车的高峰?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等下一辆车,那样就可以有自己的座位”。还有的人说,年轻人要每天工作,下班后浑身累得都散架了,凭什么要给老人让座呢?而且有的老人以为得到别人让座是天经地义,坐下之后连声“谢谢”都不说。
……
就“不让座小组”,网友开始激烈交锋,问题的讨论持续升温,网络舆论开始向传统媒体蔓延渗透,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加入了这个大讨论之中,当然传统媒体再怎么讨论,也要坚持正面引导,他们请专家、访学者,驳斥不让座的行为,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城市的电视台为了加强宣传,还到学校采访学生,孩子们都用稚嫩的声音接受了采访。每份报纸每个电视频道,都像足了道德卫道士,板起面孔讲着大道理。可是网络舆论根本就不买账,自从互联网兴起之后,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网络内外,完全是两套毫不相干的舆论环境,你说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