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贵国的友谊,我觉得这笔生意是非常值得的。”
谢念诚从随身公文包里摸出一叠纸来,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德文翻译,这些条文还是中文书写。
曼德里安把文件交给玛莲,玛莲的中文水平足够承担翻译这份不算复杂的文件。
除开没多大意义的文字后,玛莲把谢念诚的要求一一念了出来:
“一、价值500万大洋的军火及工业设备。”
“二、能够培养步兵军官、炮兵、卫生兵等技术兵种的教官,人数越多越好,薪水按教官在德国的双倍付给。
“三、保证谢氏集团·派往德国的军事、民事留学生能够入学,所有费用谢氏集团承担。”
附在文件后面的,是两份附件,一份是所需武器和工业设备的清单,另一份是谢氏集团第一期留学生的名单和意向学校。曼德里安听完这几点要求,看完了附件,确定了对谢念诚的判断:和自己一样,这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年青人。
如果这份协议长期执行下去,谢念诚能取得成功的话,那德国在遥远的东亚,就有了一个盟友,而这个盟友,战略形势上和德国的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先看看这百来年汉国的历史吧:
汉历1859年3月至6月,大汉帝国海军和急速扩张的英国海军在西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发生激烈海战,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漫长战斗,大汉帝国海军下辖的印度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大汉帝国丢掉了对阿曼湾和波斯湾沿岸国家的控制权。
汉历1867年10月开始,养精蓄锐的英国海军和陆军,向次大陆进军,大汉帝国常驻藩属国莫卧儿王国的军队,相继在卡拉奇、苏拉特、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等地与英**队发生激战。经过十年的战争,大汉帝国丢掉了次大陆,莫卧儿王国改以英国为宗主国,这是欧洲列强把触手伸向汉国周边的开始。
汉历1884年,汉**队和英军在西缅甸的吉大港一线发生激战,结果大汉国安南都护府的二十万大军,不敌英国陆海军的联合进攻,大败而逃,大汉帝国丢掉了西缅甸,被英国划入了印度孟加拉省。
汉历1895年,英军进攻马来半岛,攻陷槟榔海峡(马六甲海峡)港口城市星洲,修筑要塞,就此南海入海口被打开。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
帝国不甘受辱,派出五十万大军远征,与英军决战于缅甸仰光,结果再次失利。国内各军头趁着大军在外,宣布进行革命,各地驻军纷纷发表宣言推翻帝制,缔造共和,内忧外患之下末代汉皇崇明帝自缢于西京长安。
大汉共和国成立后,军政府为了与腐朽的汉帝国划清界限,所以把首都定到了北京。
汉历1955年,大汉共和国安南都护府的军队和法国海军、陆军在湄公河口发生激战,结果安南都护府的军队惨败,由此法国从大汉的藩属国安南割据了富庶的湄公河口,开始修建租借地,并把手伸向中南半岛内陆。
汉历1975年,英法联军联合进攻安南都护府所在的曼谷城,结果汉军再次大败,不得不割让马来半岛南部的宗主权给英国,柬埔寨东南部也成为法国的属国。
正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东南地区各属国离心离德,可以说,汉国南洋各属国,几乎丧失殆尽。
而在汉国北边和西边,百年来汉国和俄罗斯大战连连。
自1870年至今,相继经历俄木斯克会战、新西伯利亚会战,托木斯克会战、伊尔库茨克会战、海兰泡会战、卡拉干达会战,不管是帝国还是共和国,大汉就没赢过一场,特别是俄国人占据了哈萨克斯坦之后,现在中亚各属国都人心惶惶。
东边的高丽国现在处在俄、汉、日本夹缝之中,先后和俄罗斯、日本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也表明这个最古老的藩属国随时都有可能丢失。
外战连连失利,国内军头林立,无奈之下,京城的督军团对外和列强签订了许多“和平条约”,在沿海地区开放了许多经济特区,让欧美列强可以自由经商贸易,算是用金钱买平安。对内则严格封锁一些消息,麻痹百姓,过一天算一天。
但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假如汉国能重新统一,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国民所受的良好教育和数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绝对是任何人不能忽视的强大力量。也正是这个原因,列强达成默契,那就是不直接和汉国动武,而是各自收买军阀作为代理人,内争不断,这样既能攫取利益,又能让汉国无法强大。
曼德里安很清楚汉国的现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