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满足。
(是否)
12.与同龄人相比,我曾作出过更多的愚蠢决定。
(是否)
★…13.现在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是否)
★…14.我感到自己确实老了,但我并不为此感到烦恼。
(是否)
★…15.与同龄人相比,我的外表更年轻。
(是否)
★…16.我已经为一个月甚至一年后该做的事制定了计划。
(是否)
17.与其他人相比,我惨遭的失败次数太多了。
(是否)
★…18.我在生活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我所期望的东西。
(是否)
19.不管人们怎么说,许多普通人是越过越糟,而不是越过越好。
(是否)
★…20.我现在和年少时一样幸福。(是否)
测试结果:
得分若为0~7,说明你对现状极不满意,幸福指数很低。
得分若为8~15,说明你的生活幸福感很一般,容易沮丧,经常情绪低落,幸福指数较低。
得分若为16~34,说明你的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有喜也有忧,自认为并无特别之处,幸福指数一般。
得分若为35~40,说明你对生活比较满意,且懂得感恩,心态较好,幸福指数较高。
在这份问卷中,隐含了一系列的幸福指标,例如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只需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大致了解眼下我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幸福居多,还是不幸福居多。
将这份问卷中的问题进行归类,就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在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比较获得的,例如从前与现在的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想象与现实的比较现状比过去好,自己比别人好,现实接近甚至好于想象,就会感到满意,否则就可能相反。
其次,个人对生活满意与否,是一种极具主观色彩的个人感受。同样一件事,对于某人是愉快的经历,而对于另一个人则未必,因此也就有了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人生的说法。
最后,人们生活满意度的高低,还与期望值有关,期望值包涵着一个人的自我肯定程度、自我设定标准等,所以现状与期望之间越接近,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当然,任何一份调查结果,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时效性的局限,即便有一些问题本身具有长期效应,但是考虑到被调查者受当下特定情绪的影响,更多反映的是短期甚至是瞬间的主观感受。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客观的、具有长久参照价值的幸福测量体系,能为我们提供长期的指导作用,告诉我们如果不幸福该怎么改变。
幸福指数的几种丈量办法
一个人感到幸福,即他有一种真切的现实存在感,且在梦想追求上心愿得偿,所以他会对所处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感到满意。
不过,不同的人对现实的感受并不一样,由于际遇、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迥异,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对幸福衡量的标准也随之改变。
因此,一直以来,人们总想着就幸福程度进行一个量化,例如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中,给出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在这个公式中,“效用”表示人们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幸福公式清晰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幸福并不单纯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是取决于效用与欲望的相对关系。倘若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再多的物质供给都将无法满足其不断膨胀的欲求。
遗憾的是,萨缪尔森的这一公式未能给人们提供操作上的具体指示,而且人们的幸福构成中除了物质方面的体验,还有非物质方面的体验,而该公式无法体现出对非物质的量化。这也是其局限性所在。所以我们要了解人们是否幸福,幸福程度如何,还得借助另外一些测量工具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例如不丹的幸福测量体系。
不丹建立了一个名为“国民幸福总值”的庞大衡量体系,分为经济、文化、环境和良好管理四大项,下面又细分为心理健康、社区活力、文化、时间使用、政府管理、生态、生活标准、身体健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