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 页)
“野坫投荒三四间,渡头齐放打鱼船。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阿碧轻摇双浆,笑道:“公子好雅兴,公子好文彩。”
云歌笑道:“名山大川,最能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不过文彩二字,却是称不上的。”
阿碧微微一笑,没有接他的话,却是惬意地哼起小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江南水乡的名歌,此刻由阿碧用吴侬软语唱出来,别有一番韵味,云歌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对江南风物自是熟悉,此刻一听此曲,不由得心魂俱醉,原本急于触发奇遇任务的心情,也渐渐变得淡了。
这样泛着小舟,听着小曲也是挺舒服的。江湖中除了刀光剑影,打打杀杀;这样的寄情山水;笑傲江湖也是一种乐趣。于是笑着说道:“难怪范蠡会带着西施泛于五湖,这么优美的山水景色,便是老死这里,也是一件幸事啊。”
阿碧不明所以,问道:“公子,这又是什么样的故事?”
云歌于是讲道:“当年,吴越争霸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尝尽了辛酸屈辱,回国后勾践在范蠡、文种的帮助下卧薪尝胆,立志灭吴。西施是越国民间的美女,范蠡将她选送到吴国,用以迷惑吴王夫差。在此期间,范蠡也和西施产生了感情,并私定终身。最终勾践灭吴成功,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
阿碧听得发了呆,出了一会神,说道:“这个姓范的也真是狠心,自己心爱的女人都肯送给别人。”
云歌听完她的话,笑道:“你说得不错。为了什么所谓的大义而选择牺牲身边人的幸福,那只是不负责任的借口。自己都过得不幸福,国家强盛又有何用?再说了,吴越争霸,又岂是一个小小的女子能左右局势的?”
阿碧闻言,不知道心里想到了什么,竟也轻轻叹了口气。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讲到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云歌不由得心里好生感慨,默念了一首古人的诗,便将眼光投向远处的大好景色,专心欣赏太湖的美景。
阿碧兴许是有点累了,便不再划桨,任由小舟随风飘行,两人说说笑笑,不觉已离岸十余里。
一阵轻风吹来,水浪“泊泊泊”地打在船头,云歌猛然一惊,只见四面布满了荷叶,竟已经望不见来时的水路。
迷路了?还是触发任务了?
 ;。。。 ; ;
第17章 越女阿青
云歌疑惑地望了望四周的水面,确定小船是驶进了一片荷叶之中,沉思了片刻,开口说道:“阿碧,我们似乎迷路了。”
阿碧闻言也起身四处张望,有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的确如此。不过,顺着一个方向走,应该总能划到岸边吧。”
云歌心道,这太湖是你“老家”,你肯定比我熟悉,便说道:“那你继续划船吧,总是这样漂着也不是个事呀。”
阿碧依言拿起又浆,仿佛有魔力一般,只划了一会儿,便从荷叶间找到了一条通路,随即就划了过去。
“阿碧,你认识这里的路?”云歌疑惑地问道。
阿碧笑道:“我陪公子第一次来啊。只是操浆划船这事,却是熟悉得很。”
云歌心中却是有点激动,或许真得就这样划到了“琴韵小筑”或是“听香水榭”这样的地方。于是便也不再言语,专心至志地看着阿碧划船。
菱塘尚未过完,阿碧又划着小舟从一丛芦苇和茭白中穿了过去。这么一来,云歌闲着无聊,暗暗记忆小舟的来路,可是一眼望去,满湖荷叶、菱叶、芦苇、茭白,都是一模一样,兼之荷叶、菱叶在水面飘浮,随时一阵风来,便即变幻百端,就算此刻记得清清楚楚,霎时间局面便全然不同。而阿碧却只是漫不经意的起浆拨水,似乎这许许多多纵横交错、棋盘一般的水道,便如她手掌中的掌纹一般明白,生而知之,不须辨认。
如此曲曲折折的划了一个多时辰,便遥遥望见远处绿柳丛中,露出一角飞檐。
“公子,前方似有人居住。”阿碧见茫茫太湖上出现了一座湖心岛,便向云歌询问是不是要靠过去。
“靠过去看看。”云歌想都没有想,便吩咐道。
到苏州转了这么久,就是来寻找奇遇的,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