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多少小心才得来些钱物,就不要为难加害了。施恩连这点最起码的恻隐之心也没有,就是靠这种无情的盘剥压榨,“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
第四章 说金钱 话理财(2)
施恩的父亲老管营却对武松说,他们在快活林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是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到底是官府吏员讲话,比他的恶霸儿子有水平,但这种鬼话,除了白痴谁会相信?
后来来了更有背景、身手更猛、更大一规格的恶霸蒋门神,一顿拳脚,夺了这块儿地盘儿及黑道买卖。总算施恩够运气,几顿好酒好肉就搬来身手更横的武松,又将蒋门神修理出局,“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黑道营生就更加红火了。
总之,梁山好汉上山前的财路,黑道,白道,不黑不白道,林林总总,无奇不有,上山后则是有钱大家挣,有饭大家吃。
银子的来路
《水浒》英雄们的仗义疏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也都喜欢银子,只要是有钱可捞,他们绝不放过,只是有个别人的钱来路不明。这就不同与新派的武侠小说了,在新派的武侠小说里,好像从来没有听过有人为钱发愁的?
记得古龙的武侠小说《欢乐英雄》里,侠客郭大路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虽然没有在江湖上混过,但江湖好汉的故事却也听过不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有人为钱发愁的?……那些人好象随时都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外掏,那些银子就好象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书中给的答案是:“因为说故事的人总以为别人不喜欢听这些故事。”
其实这只怕未必。有一次,有人问武侠大师金庸:《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有岳不群、岳夫人、令狐冲等师父、徒弟一大群人,每日习武练剑,不事产业,他们靠什么养活自己?金庸却笑而不答。
新派武侠小说,刻意描绘、经营的是一个虚拟的、很大程度上理想化的江湖世界,活跃在这个世界里的侠客,既对金珠财货缺乏兴趣,又并不缺大把的银两,似乎只有这样,才既具有飘逸的古典神韵,又暗合潇洒的现代追求。
但水浒世界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梁山好汉们对金银珠宝,却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
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这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发狠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他们在打劫成功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不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英雄好汉也爱金银,没说的,要不然怎么去仗义疏财呢?金银财宝面前,即使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也恐怕没有人会不动心。
即使极是粗心卤莽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一向慷慨粗豪的鲁智深,也曾从强人窝里卷走了一笔金银。这花和尚在桃花村假扮新娘,一顿老拳,将“帽儿光光,做个新郎”的小霸王周通收拾得晕头转向,随后上桃花山小住几日,却又看不惯李忠、周通二人的抠门小家子相,执意离去,并趁二人下山劫财之际,两拳打翻并捆了伺候饮酒的喽罗,踏扁了两个小气鬼摆阔设放在桌上的金银酒器,打在包裹里,然后,从险峻的后山,干脆一道烟“滚”了下去,得财之后的“贼”相一目了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说金钱 话理财(3)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大英雄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同样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鲁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