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搜狐百万点击率的小说并不多,我记得只有三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重庆,孤男寡女》还有一部就是韦一这本《利欲门》的部分文字,那时的名字叫《刀刃上的舞蹈》。
《刀刃上的舞蹈》字数不多,点击与回复却多得超乎寻常,特别是在写到叶子与阿辉因为韦一的无心伤害而同时死去那章。在网上引起热议,上百个跟帖要他忏悔,也有上百跟帖让逼他忏悔的人有种就报上地址来,他们要是不去找他麻烦就不配给韦一当读者。很显然支持说这些话的都是些江湖男儿,韦一写出了他们最深切的感受与最脆弱的挣扎,自然也得到了他们的追捧。他们平常不看书,看到这书的一部分后,相互传阅。他们对韦一说,兄弟,我们总算看到一本属于我们的小说。
韦一在帖子回复那些要他忏悔的人说:我不会去忏悔,事情在发生后再去忏悔是于事无补的。其实有时候要阻止某种奇怪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及的,它仿佛是神的旨意,就如地震的发生,汽车的相撞。他对我说,我当然会有悔意,但是拒绝任何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逼我忏悔。随后,小说标题被我改成《利欲门》进行重点推荐,几天内此书点击率突破千万,这也是搜狐第一部点击率突破千万的小说,新浪、天涯、红袖等纷纷头条推荐,转载无数。网上突破两千多万。在很多网站都拿下月点击第一,搜狐刚开读书频道时,《利欲门》又霸占着总点击第一名三个月。期间大概接受了四家电视台,十多家报纸、杂志的专访,被媒体称为“80后混混”,“当前网络上最大的黑马”。
本书涉及面广,阅历丰富,细微情感变化让人觉得真实,触动人心。我推荐这小说时用了两个副标题说这是一部“令你大开眼界的奇趣之旅”,事实上确实如此。如果把这本书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分开来看,就类似于台湾作家三毛的游记,总有新发现,新视野,新感触。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他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是,随手翻开书中任何一页都能看下去的书。按他这个说法,对我来说,韦一这本书不失为一本好书。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更确切的:“一部超出你想象的男人江湖,一本令你潸然泪下的情爱读本”。
老一辈评论家常说80后缺乏体验与生活阅历,题材重复,不是早恋就是堕胎。这些问题在韦一身上是不存在的。他经历体验可以比拼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骨子里却有80后人的激情张扬。毕竟他出身于那个时代,成长于那个时代,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时代烙印。
可当时,韦一只写到六万字就不写了,因为他怕他那篇以自身经历为题材的小说,他女朋友看了胡思乱想,影响他们的幸福。
2007年,我无意中在书摊上看到了韦一那书的盗版书,打着*加涉黑的图书封面,盗版书商也只能是这种水平了。结局为枪手所作,薄薄一本,匆忙结尾,标价二十二元,十元就能买到,内蒙古出版社。韦一说他其他朋友也发现总共有三个版本,有的版本打着的是情感牌,比我看到的那个盗版书商有品位多了。结局与我看到的不尽相同。
事隔几年韦一给我发来新文,韦一说这是本他“沉淀多年终于决定将它写完的代表作”。我花了两天时间将它看完,这是本我看过为数不多的、让我一个三十多岁大男人感动、悲伤、惆怅的小说之一。
在2005年的一期的《书业观察》上,就有被提到过,韦一的《利欲门》主要价值不仅仅是来源于小说内容上的新视野,还有他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对生活、命运的抵抗、思考,也同样令人震惊——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人生存实态参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照我来看,韦一笔下的人物并不是“特殊个体”,而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出生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因为没有话语权与话语权微弱,所以被认为是极少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本书读懂当代中国三十年:利欲门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特殊生存资料与
日记范本——《利欲门》
文/何小东(报社记者)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年。很高兴看到韦一的《利欲门》,这相当于是来自社会“沉默大多是数”的生存实录报告,作者从侧面反映了这二三十年的社会变革对一些小人物的影响。这和记者调查记录是有所不同的,记者只是间接经历者,大多听从第三方所说,还有一个也是主要的,记者在反映一些“特别的真实”时,往往无法做到“真正的真实”而是“处理后的真实”,主要原因是领导在对一些特殊报告审核时,会对他个人前途、利益、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