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页)
喀嚓剪除了户部尚书裴敦复、刑部尚书韦坚、陇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北海太守李邕、户部侍郎杨慎矜等等一干不听话的异己,朝野上下无不噤若寒蝉,哪个敢不看他的脸色?但是,就有高力士出声搅他的好事!好不容易废掉了太子瑛,李林甫满以为可以顺利地将寿王瑁推为太子,没想到高力士一句“推长而立,孰敢争”便使玄宗皇帝立李亨为太子,让上窜下跳的李林甫白忙活了一场;天宝初年,玄宗在大同殿问服侍一边的高力士:“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李林甫若何?”力士张嘴就说:“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议者?”玄宗初听虽不悦,但意有醒悟,随即为高力士置酒压惊,言“朕与卿休戚与共,何须忧虑”。李林甫在宫内的眼线小太监袁思艺将此情飞报与之,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也就在前几天,听说玄宗皇帝在接见了安禄山之后,称“朕已年老,欲托朝事于宰相,边事于诸将,何得其忧?”,高力士居然一针见血地指出:“边将拥兵大盛,如若有变,陛下何以制之?”玄宗闻之沉思良久……如此种种,恩宠笃深,令李林甫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高力士绝对是个极为难缠的人物,宁可退让妥协和他相安无事,也不要和他成为对手和敌人。
“依高公看……”李林甫斟酌着字句,“此事如何是好?涉及皇家宫闱,非同小可,公公认为陛下会怎么想?”
高力士轻哼一声,说道:“某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也知道处置极为棘手,要不找你国相做甚?老实说,陛下已召见此人三次,细问了日本军事民情,李天郎说得头头是道,颇得陛下欢心……”
“陛下有意释之?”李林甫点点头,“涉及内宫之事,当属公公最为心知肚名,怎么个让皇上宽心,公公更是个中翘楚,做臣子的既要心装社稷秉公治国,也要体验陛下的心境,林甫乃当朝宰相,国之事当属份内,这皇族内宫之事嘛……”看到高力士竖起了眉毛,李林甫慢吞吞地又将话弯了回来,“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不如这样,姑且不管此人身世如何,全当常人处置,陛下日理万机,扶桑之事终会慢慢淡去,待陛下想不起此人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你敢说怀疑此人来历的事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姑且不说这玉佩到我这里已经历数人之手,无法封闭消息,如今的京师,大明宫里死只鸡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你以为能瞒皇上多久?昨日陛下突然问起李天郎身世……”
“怎么说?他说了吗?”李林甫关切地问。
“说倒没说什么,李天郎说的和告诉我的差不多,连父亲的名字都说不出来,看来是真不知道。”
“那公公着急什么?按本相意思处置,当无大碍!”
“嘿嘿!十郎你说的轻松!杨国忠前几日带着日本国来的遣唐使节阿部守代和庐原武直入内宫觐见皇上,奉上国书之外,居然有私信一封……”
“私信?”李林甫不动声色地手捻长须,杨国忠野心勃勃,早就垂涎他的宰相之位,这个靠杨妃和精打细算得宠的小人手也伸得太长了!难道是高力士想借此利用本相来打击杨国忠?
“正是!有了这封私信,皇上才突然问起姓李的身世,这绝非凑巧!可惜,我一直未看到此信内容!”
“那就难怪了!”李林甫心里已经有了底,“既然如此,不如将玉佩献于皇上,说明我等怀疑,如果真是建成之后,且又通敌谋反,其罪当诛!免留后患!”
“那就仗国相秉公执法了!”高力士站起身来,拱手告辞,“我乃内臣,本就无涉政之责,惟此事涉及内宫,为国相提供些证据而已!某家职责已尽,剩下的就看国相了!”
“公公留步!不知陛下到底怎么考虑?”李林甫那容高力士轻易推脱,就这样想走,没那么容易!既然是你拉上我,那我们就一定要捆在一起!
高力士脚步丝毫未停,“陛下怎么想我倒不知,国相应该去打探一下杨国忠是何用意?再有,陛下一直对三王子伏法之事耿耿与怀,不止一次在老奴面前感叹李家血脉凋零,除武周外,居然死于家人之手的比死于外敌之手的还要多得多……且杨国忠一直在陛下面前说国相用法过于严苛,杀念太重……呵呵!国相自有分寸……呵呵!”
“皇上仁慈,那知韩非法度,不惜矫枉过正,森严之法度,方可保万世社稷……罢了,皇上如若问起,就说本相正着手细查,实在为难,天牢里诡异多变,瘟病流行,死个把人也是常事!”
“呵呵!好个国相!厉害!厉害!”高力士蝈蝈般地大笑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