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3/4 页)
叶春秋不敢怠慢,忙是入宫去内阁拜见,到了刘健的公房,却见几个内阁学士都在,连吏部尚书张彩也来了。
吏部尚书乃是六部之首,号称天官,和其他尚书的地位全然不同,隐隐可以和大学士比肩,所以基本上,朝中的重大决策都少不了他。
见了叶春秋来,刘健照例很稳健的样子,谢迁则依旧板着脸,一副与任何人都不肯亲近的怪脾气,唯有李东阳朝叶春秋笑了笑。
焦芳固然也笑,只是他的笑容却总让人心里发毛;张彩懒洋洋地在打着哈哈,似乎在对叶春秋表示不满,认为叶春秋耽误他的时间。
叶春秋行了礼,刘健便笑道:“春秋啊,来,坐下。”接着对左右道:“这可是朝廷的大功臣,多亏了春秋啊。”
叶春秋欠身坐下,谦虚地道:“下官汗颜之至。”
刘健不可置否地抿了抿嘴,方才道:“今儿招你来,是为了恩赏的事,你也知道,陛下有意敕诸生为生员,眼下的争议极大,何止是清议议论不休,就是朝中诸臣也是争吵个没停,老夫呢,忝为首辅学士,本来是该做个决断的,奈何反对的人凶,所以想来问问你,你是怎么看的?”
叶春秋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便晓得事情有些不太妙了。
刘健没有表态,却拉自己来询问看法,这哪里是真正想听听自己的意见,分明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知难而退,干脆谢绝宫中的好意,如此一来,争议平息下来,宫中也没什么说辞。
叶春秋心里想:“或许刘公也认为封镇国新军诸生秀才的身份不妥当;又或者是朝中的争议确实大,以至于不好贸然下决策。”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是叶春秋想看到的。
叶春秋知道,自己若是回答得不谨慎,都可能钻入圈套之中,一旦被套住话,就该乖乖的上书表示陛下恩赏过厚,自己和镇国新军官兵不敢接受了。
沉吟片刻,叶春秋才谨慎地道:“有争议乃是在所难免,可是镇国新军官兵此次大破鞑靼,战死七人,伤者甚多,他们都是读过书的人,也都过了童试,本该好生努力,继续考取功名的;只是因为想要保家护国,这才投笔从戎,陛下此番有意赐予他们功名,下官甚是欣慰,陛下圣明,竟能如此体恤诸生,恩德之厚,使下官与诸生肝脑涂地,亦是难报万一。”
一番话出来,令在座诸公一时无语。
叶春秋这家伙的一番话确实把所有的说辞都给堵上了,你看,他们是读书人吧,他们本来该考秀才,难道你能说他们就一定考不上?可是呢,他们不考,为什么不考?那是因为他们想要为朝廷效命,想要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啊,这是什么精神?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精神,位卑不敢忘忧国,值得称赞,而且这一次与鞑靼人对战,死伤不小,这些人也做到了甘愿放下功名,为国家效死;也正因为如此,陛下要赐予他们功名,当然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刘健现在的态度,其实也很是犹豫,一方面认为确实该给这些学生军一些优渥的地位,可是授予功名,不免可能影响到生态,若是将来大家都不读圣贤书了,都跑去从戎,这像什么话?(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四章: 海阔天空(第八更)
叶春秋的一番话使刘健不好反驳,刘健便抿嘴一笑,手搭在案头上,默不作声。
“叶修撰,新军诸生之举,确实令人钦佩,只是一码归一码,功名岂可轻易私相授受,想要功名,大可以考嘛,哪有这般说赠就赠的,若是如此,这天下非要乱套不可,若是只需从戎就可得功名,那这功名可值一钱?”
此时,说话的是焦芳,焦芳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反对,一丁点面子都没有给叶春秋留。
刘健、谢迁二人听了都不由皱眉,觉得焦芳的话有些过了;李东阳依旧是一脸耐人寻味的样子,不置一词。
张彩这时候也道:“是啊,老夫忝为吏部尚书,若是新军的诸生想要考功名,老夫倒是可以网开一面,想办法给以通融一下,给予他们考生资格,来年北直隶的院试,可以让他们都来试一试。”
这话有调侃的意味,口气中带着轻贱。
谢迁略显不满道:“张公,镇国新军诸生乃是功臣。”
张彩只是莞尔,一副并不把谢迁的话放在心上的样子,却没有再继续大加挞伐。
叶春秋这时候看出了,刘健等人的态度是模棱两可。
而焦芳、张彩是极力反对的,他们反对的理由很充分,只听焦芳接着道:“且不说其他地方,就说京师诸大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