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广丰一带的游记区域,与方志敏等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连成一片。1930年7月,党中央决定将闽北、赣东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合并。10月5日,闽北红军五十五团、教导团(1930年崇安苏区政府以一千多名纸工、船工及贫苦农民组编而成)的一千五百多名战士开赴赣东北,编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会全也在这个时候正式成为了红十军的一员。至此,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和红军,正式划归赣东北省委领导,闽北、赣东北两块根据地正式合并。
正当红军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的时候,刚刚结束了中原大战的蒋介石终于腾出了手,展开了对红军根据地的疯狂“围剿”。
作者题外话:本周更新到次结束。我要去干活了,不然明天星期一可就死得快了。
下周的更新,主要介绍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其中有几场挺大的战斗,比如红十军打赤石,闽北独立团打崇安等。要知道战斗的情况,下周密切关注吧!
10 我想参加红军
中原大战中,因为蒋介石的精力都放在了和几个军阀的身上,所以南方的红军得以有机会发展。可是现在,中原大战一结束,老蒋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对南方红军的围剿。
闽北根据地因为不是主要的战场,所以敌人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可是,闽北的五十五团前不久刚进入了赣东北,编入了红十军,此时的闽北力量十分空虚,仅仅只有几只游击队而已。
敌人可不管红军是否准备好了,于1930年10月,马上就展开了围剿。国民党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赣东北根据地。那里有红军的主力之一——红十军。为了配合红十军作战,赣东北省委决定,在缩编红十军的同时,成立闽北红军独立团,潘骥任团长,重新派回闽北进行反围剿作战。于是,在闽北独立团和红十军的互相呼应配合下,不断打击敌人,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与此同时,闽北苏区也引起了国民党的高度重视。
相较中央红军,闽浙赣根据地的力量弱小的多,因此也就难以集中力量给敌人以重创。当中央红军胜利结束了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闽浙赣红军仍然在艰苦的进行反围剿斗争。
闽北苏区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地位上十分重要。国民党军在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进攻的同时,在闽北重点部署了对崇安苏区的进攻。 1931年3月,敌人将包围圈缩小了,手段更残酷了,并组织了反动“靖卫团”、“大刀会”,大肆屠杀苏区人民。参与“围剿”的敌军有福建海军陆战队林秉周旅、省防军钱玉光旅及江西守敌胡其三、马励武的2个团共2万余人。敌军采用分兵驻扎、步步推进的战术,疯狂烧、杀、掳、掠,大批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遇难,惨不忍睹。在敌强我弱的劣势下,闽北分区委党政军机关被迫转移至闽赣边境的大王、五府山岗一带山上打游击。
更为糟糕的是,在敌人的高压和利诱下,有些富农乘机破坏,部分中农也“反水”,被暗中拉入了“大刀会”。闽北红军独立团只有一、四、七三个连,几十支步枪,粮食缺乏,弹药不足,又缺乏群众工作,因而屡次失利。敌人欺我兵力少,就分散兵力对付红军,常以一个排驻一个村落,放个守门哨,看见红军来了,就把门一关,从墙上预先挖好的枪眼里射击,红军往往是整天攻打不能进去,还要伤亡好些人,独立团长潘骥同志就是在进攻这种土屋时牺牲的。这样,苏区一些较大的村庄全部被敌人占领了,只剩下了崇山峻岭中的几个小村落。
闽北红军的险恶态势也让在大竹的茂春一家人心里颇为担忧。他们十分担心会全的安全。他们每天都能看到有国民党兵从大竹经过,开往崇安方向。有的国民党兵如果在大竹有停留,那么当地的百姓就要大出血一次了。会斌看到这些,坐不住了。他很想像大哥会全一样参加红军。在上次和弟弟会胜去昭武的时候,会斌从老丁那里听到了太多关于红军的种种故事,会斌和他的大哥一样,对红军充满了向往之情。可是红军在崇安,离大竹有大约一百公里的路程,可不是想去就去的。
会斌每想到这里,就不住地叹息。会斌的身子骨也很硬朗,因为从小长期干农活,所以也是有一身力气,加上正值青年,就算和一个普通的国民党士兵单挑,也不会处于下风。可是现在会斌就算有这个心,也不可能实现了。每天晚上,会斌常常一个人站在门前的院子里发呆。
这天,会斌又在发呆了。突然后面有人拍了他一下。会斌回头看,原来是他的母亲。会斌母亲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因为她是在兴国出生长大的,那里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