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小的穆平,是穆大人家仆。请问您戴的信物能否让我看一看?”那人很谨慎。
陶令华纳闷:“信物?我只有穆大哥一块玉佩在这里,这个算吗?”
“算,小的看一眼就行。”
陶令华从衣领里掏出那块五梅攒花晶莹雪润的白玉佩。
那人接过一看,从怀中也拿出一块来比对一下,一模一样,原来穆启做了两块玉佩,送陶令华一块,自己留了一块。
那人比对完了把陶令华那块交还,笑道:“如此便对上了,小的带了穆大人的信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打着火漆的信恭敬递上来。
陶令华接过信,还没打开看,忽然看见赵泰在旁边对着放在桌上的两块玉佩运气。知道他心里不舒服,但是自己也没什么好隐瞒的,遂开信来看。熟悉的字体,清瘦劲拔,熟悉的口气,亲热无比,只是到如今物是人非,陶令华唯有感慨而已。
看完了,就对穆平道:“你家大人可要回信?”
穆平点头。
陶令华对赵泰微微笑道:“大哥,,帮我拿纸笔过来可好?”
赵泰千不情万不愿地去书桌上捧来了纸笔砚台,放在小炕桌上。
陶令华提笔写了几句就放下笔。不要说不想多写,就是想也没力气。
赵泰抢过信纸看了看,见只有几句问候的话,后面是希望穆大哥步步高升、合家安康,问候嫂夫人平安,不必再挂心自己而已。
赵泰一咧嘴。看来这姓穆的已经成婚了啊,这么说这情敌的胜算不算太高,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穆平接信在手揣在怀里就又说道:“临来时我家大人吩咐,寻到了陶公子,若是您过的不好,就在此地留下照顾,若是过的尚可就先带信回京去给他。如今看公子过的还好,小的先回京报信,回头大人必有安排的。还请公子不要轻易搬走,不然到时不好找您。若是搬走,请留下信息,小的再来,找不到您也会再到营中寻找。”再怎么搬家也能在户籍中查到踪迹,跑是跑不了。所以穆启也不是特别担心这一点,只要陶令华还活着就行。
陶令华道:“不必了。我在此地甚好。你回去就说不用麻烦他了。也不用再写信来。你远来辛苦,住几天再走也行。”
穆平道:“小的不辛苦,已经歇过了,这就起程,我答应大人,若是回京就在两个月内必回去的。公子的话,小的会转达的。”
陶令华拿那玉佩递过来道:“这玉佩是贵重的东西,请你带回去交给穆大人。”
“不不不,这个却是不必。”这汉子不知道为何慌乱起来,连忙起身告辞。
陶令华皱了皱眉,无意纠缠,也不多留他,赵泰命赵兴送出去了。
支撑了这一会,陶令华累倒在炕上,靠在枕头上闭目歇息。赵泰进来,捧了一杯茶笑道:“累了吧?喝点水。”
陶令华摇了摇头。赵泰放下茶杯小心翼翼地坐在旁边,小声问道:“那个啥,穆大人,和你是什么关系?”
“没什么,小时候的邻居而已。都过去了。”陶令华闭目,心里还在消化刚才的事情。从当初误杀胡林,这苦难就开始了,到如今虽然跳出地狱,但是曾经受过的苦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忘记?何况,满身的伤痕还没有消去,身体里还留着那条羞耻的牛肉!午夜梦回还有恶鬼来缠身索命。
不过还是忘记吧!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人,总是要向前看的,只要活着,日子就得过下去,家里还有亲人在倚门而望。充军死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自己能活,是前世的福分,不能为了以前的事再寻死觅活的了。恩人,救了自己也不会希望自己再消沉。想想还真是幸运呢,红尘苦难中能遇到这两个人,大概是前世烧了高香了。
喝了三天的粥,陶令华终于可以吃一点馒头之类的易消化主食和菜肴。山西别的没有,面食花样百出,又好看又好吃,赵华请了个会做饭的老妇人来帮厨,自己也跟着学几手。大厨教的毕竟不比民间百姓自己做的家常饭好。这老妇人极会做饭,尤善本地小吃,一连做了十几种出来,虽然每样不多。但是看的人眼花缭乱啊。
陶令华坐在炕上一样一样看,张大嘴巴看。南方人吃的都是米饭,就有面食顶多是面条而已。
今天这些面食,就算为了好消化都做的是蒸食和汤食,还是看的人口水直流。最好看的是花卷,玲珑精巧,盘成各种样式,这么小巧漂亮的东西难道能拿来吃?而且光花卷的样子就好多种,有菊花,有牡丹,有梅花,还有各式小动物,小老虎、小兔子、小龙、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