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过程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他第二篇小说,却是他第一次大量采用意识流技巧描写女性心理。虽然还嫌生硬,但有些片段对女性内心世界刻画得很好。事实上这篇小说恐怕也受到另一个作家影响。《现代文学》第7期,介绍美国南方小说家凯萨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其中并翻译了她的短篇小说《弃妇吟》(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这篇小说技巧很特别,整篇故事随着一位弥留期间老妇人半清醒半昏迷的意识流动,追述她年轻时被爱人抛弃,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波特在这篇小说中,意识流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王祯和自己承认很喜欢波特的小说,这一篇他一定读过,因为他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就是发表在同期上。《永远不再》可以说是王祯和的《弃妇吟》,波特纯熟的意识流技巧,可能曾给王祯和相当大的启发,若干年后,他写《老鼠捧茶请人客》,全篇用的都是意识流了。而且写的正是一位弥留老妇灵魂出窍的故事。王祯和在这篇故事里,终于能够全盘掌握他在《永远不再》里还没有达到的境界。
花莲风土人物志——高全之的《王祯和的小说世界》(7)
张爱玲与其他小说家几乎没有什么往来,由她主动去结识的,王祯和算是绝无仅有,这也是两个人的缘分。
高全之在《王祯和的小说世界》里,也曾花了不少篇幅探讨王祯和的几部讽刺喜剧小说:《美人图》《玫瑰玫瑰我爱你》,他很努力地去寻找这些小说的社会意义,也曲意替这些小说辩护。我们读王祯和这些讽刺喜剧,首先一定觉得他的文字语言辛辣调皮,读来过瘾,对他讽刺挖苦台湾一些乌烟瘴气的社会现象也会拍手称快,但作为文学作品,我总觉得这些并不是王祯和的上乘之作。最好的讽刺小说大多能够做到谑而不虐,《儒林外史》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钱钟书的《围城》又是另外一例,鲁迅把阿Q无论写得如何不堪,但我们仍觉得阿Q可喜可爱。王祯和可能太过深恶痛绝他小说里那些獐头鼠目的人物了,骂起他们来,下笔不免失于尖刻。王祯和还是描写他故乡花莲那些“小人物”时,最动情、最动心,也写得最动人,他把一腔的爱心都灌注在来春姨、阿登叔、万发、阿缎、老祖母身上了,即使不很可爱的秦贵福、阿乞伯、含笑,甚至是阿好和秦世昌,王祯和都能够待以哀矜。是在描写这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小说家广大同情的胸怀。
花莲子弟王祯和,以他的文学天才,替他故乡写下了一部永恒的风土人物志。我相信以后研究王祯和作品的专书还会陆续出现,但高全之这部《王祯和的小说世界》资料收集周全,范围涵盖甚广,还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值得作为重要参考。
原载1996年1月《联合报》副刊
注 ①《在乡土上掘根》——远景五版代序,胡为美。《嫁妆一牛车》,洪范版,1993年,284页。
②《永恒的寻求》,《人生歌王》代序,联合文学出版社,1987年。
③同①,283页。
④同①,283页。
王祯和,台湾花莲人,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40年生,卒于1990年,得年50岁。著有《寂寞红》(晨钟,1970),《三春记》(晨钟,1975),《嫁妆一牛车》(洪范,1993),《从简爱出发》(洪范,1985),《美人图》(洪范,1982),《香格里拉》(洪范,1980)等书。
高全之,福建省长乐人,生于香港,在台湾长大,求学。纽约州立大学布夫罗分校电脑科学硕士。著有《当代中国小说论评》(幼狮),后改由三民书局印行,书名改为《从张爱玲到林怀民》,及《王祯和的小说世界》(三民)。
高全之附注
关于白先勇《花莲风土人物志》
2008年7月台北尔雅《白先勇书话》收了白先勇为《王祯和的小说世界》写的序文《花莲风土人物志》。《书话》第105页空白。编者隐地来信说那空白页预留给我,要我记录白先勇写《花莲》的事迹,《书话》再版时填补空页。
白先勇慎重其事,足足写了七八个月。出版社急了催问,我只好暂压校讫的书稿,企图减缓出书作业进度。
那拖延是值得的。这篇导论气度恢宏。除却对我个人的溢美,它感性回忆白王交往,析疏王祯和小说得失,兼评文化论述时尚,趁势表述与王祯和文学相关的两个议题:乡土与现代、方言与国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