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门外二人中的一个,足有二十五六岁年纪,方面大耳,双目炯炯有神,天生异禀,貌相不凡,一袭玄衣,愈发衬托的他身材颀长,面容清瘦,更显精神,身上背一个百宝箱。不是别人,正是失踪已久的方子平!
另外一个,细高身材,眉清目秀,说来更奇,那竟然是唐门大少爷唐学风!如果宋柏青在别处看到这两个人,一定会以为自己见鬼了,现在看到他俩,除了惊奇,那种喜悦,不解,好奇,激动,加上终于能有所依靠而带来的轻松感,最近五内如焚而又摸不着边际的种种烦恼,一时全都涌上心头,鼻子酸酸的,竟然相哭!
方子平还是那样潇洒,快步走进院来,和宋柏青紧紧拥抱,一刹那间,交流了千言万语。这种在患难时刻结下的深厚友谊,在二人紧紧的拥抱中互相升腾,迅速爆发,两个男子汉眼角都湿润了。
唐学风也上来见了礼,子平也见过了阴冰心,来不及叙述别情,方子平先去看李山西,只见他呼吸不稳,脉象微弱,显见的是心力交瘁,此时不宜打扰,方子平挥挥手,大家都退出来,方子平看笔墨现成,提笔就写,一挥而就,交常思目去取药,自己则招呼宋柏青等坐下,那边常思纲的妻子宋永红也已经得到信息,迫不及待的带着常平,来看方子平。
子平起身,热情招呼,目光最后落在孩子身上,这孩子不过满月几天,虎头虎脑,因为奶水充足,小常平吃的浑身上下滚圆滚圆的,带着明显的奶胖,特招人喜欢,那一双大眼又圆又明亮,眨呀眨的看着方子平,似乎在说:“你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你呀?”
子平半是喜悦,半是伤心,看着这个由自己命名的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柔情,他从永红手离接过孩子,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不知怎的,突然“腾”的一下想到了唐雪衣,子平的脸上,出现了柔和的表情,令学风和宋柏青都感觉诧异。
子平收摄心神,摆弄着常平的小手,又蹭蹭他肉乎乎的小脸蛋,才恋恋不舍得交还给永红,不暇他顾,就要动问最近山谷内发生的一切。
尽管大家对方子平的归来都饱含着无限好奇,可也无法动问,宋柏青才要开口诉说,柴门响处,常思纲匆匆走了进来。
他看到子平,两个眼睛睁的大大的,子平也愣愣的看着他,两个好朋友都不说话,双目交流,双手相连,互相打量,好象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相遇在陌生的异域,终于爆发出一阵大笑,随即紧紧拥抱在一起。常思纲笑出了眼泪,子平也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于滴落在尘埃。
小常平不理解他们为何发笑,好奇的看着子平和爸爸,永红拉起孩子的包布擦拭着泪水,这种惊喜,思纲长了二十多年,也是从所未遇!
等大家都镇定下来,纷纷落座,永红要把孩子交给思纲,宋柏青不愿意,上前接了过来,永红立即回家,带来茶叶和开水,拉过小圆桌,且泡上一壶茶,自己坐在一边,听他们说话。
常思纲先从午夜钟声说起,谈到奇云怪雨,导致阴家寨和翠屏村两个孩子失踪的事情,然后说到三上回马岭之所见所闻,这些事思纲大部分都亲身经历,所以说的详尽而又生动,理路清晰,子平听到“龙回道观,肃穆清幽”八个字两度神奇的被发现时,眉头皱紧了。
“这八个字,确实早就存在于道观?”子平抓住思纲说话的空隙,插嘴问。
“是的,”思纲说,“那些石头,确实是道观偏殿上的,我仔细查看过了。”
子平点点头,又了解了一些回马岭新的变故,就陷入沉思。手中那杯茶,只喝了一口,就把杯子交到左手,片刻之后,又交还给右手。
常思纲和谭人祥同宋柏青他们作别后,顺葫芦谷小路而下。这葫芦谷,谷口小而山腹深,两侧都是参天的松柏,四季常青,遮天蔽日,小路被丛草淹没,几不可辨,因为谷内终年不见阳光,丛草高而不够粗壮,斜在小路上,潮湿滑溜,须得处处留神。
人祥走在后面,还是被摔了两跤,险些滚落葫芦谷,幸得思纲扶持,才能安然无事,饶是如此,两个人都弄了满身的泥巴,狼狈不堪。
谷底却有溪流,流水潺潺,在谷内显得异常清脆,思纲见自己葫芦里的水所剩无几,先饱饮一顿,然后灌满,沿溪流一侧的小路,小心的前行,终于出了葫芦谷。
阳光已经满山,田野展示着最后的生机,二人都是精神一爽,开始穿行果园。果园内各种山果树混杂,上月中秋,常思纲忙于米山事件,宋永红待产之身,未曾前来收取野果,思纲回家后却发现各种山果堆积了不少,那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