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有殉葬宫妃中,当数才女郭爱的从死最令人伤心同情。郭爱进入明宣宗朱瞻基的后宫时间很短,仅仅20天后,只有38岁的朱瞻基就死了。
知道自己要殉葬,郭爱仿楚辞写下了〃绝命书〃:〃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郭爱是从朱瞻基的祖籍地安徽凤阳选进后宫的,本来是荣宗耀祖,无上光荣的事情,结果还不知是否让朱瞻基〃幸〃过她呢,就要殉葬。《史明·后妃列传》上有郭爱的记载,对她评价甚高,称〃贤而有文〃。
郭爱的〃绝命书〃当时影响很大,继大位的明英宗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大儿子,他看到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于心不忍,临死时留有遗诏,嘱废掉此恶俗,〃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勿复为〃。
朱祁镇当皇帝时曾被瓦剌俘获,此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史中的一大耻辱,但因为罢殉葬一事,使他有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形象,历史对他这一举动评价甚高,《明史·英宗后纪》给他的盖棺定论是:〃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明朝史学家当时即盛赞此举,时人王世贞在《奔州山人别集》中称:〃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
出于同情,朱祁镇还对为朱瞻基殉葬的宫人进行了表彰,理由是,〃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由已死老皇帝遗诏中指明要求殉葬的对象外,其他殉葬者一般都由嗣位皇帝圈定。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大儿子,是继任者,郭爱当时早早地被结束了生命,〃凶手〃应该是朱祁镇。朱祁镇大概也是迫不得已之举吧。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37节:清太祖强令少妻殉葬
清太祖强令少妻殉葬
朱祁镇废除了帝王死后活人生殉制,但这一制度实际上到清朝也没有真正绝迹。
清朝著名的殉葬事件发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身上。努尔哈赤有一个比他小31岁的宠妃乌喇那拉·阿巴亥,她生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父亲满泰是海西乌喇部的首领。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才12岁,而努尔哈赤是43岁。
老夫少妻,年轻漂亮,又富机智的阿巴亥,很快受到了努尔哈赤的青睐和宠爱,两年后就被立为大妃(相当于皇后)。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即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皇十五子多铎。
天命十一年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病死,考虑到多尔衮、多铎与年轻的母后对汗位可能存在的威胁,他令阿巴亥殉葬,〃俟吾终,必令殉之〃。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为了打压多尔衮一派,就此将阿巴亥弄死。
阿巴亥为了保全几个儿子,盛装自尽,年仅37岁。实际上,除了阿巴亥以外,努尔哈赤生前的四位宫女也一块殉葬了。
据传,在清圣祖玄烨之前的清世祖福临、清太宗皇太极,与努尔哈赤一样,死后都有活人殉葬。一直到康熙年间,时御史朱斐上书:
屠残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窃典礼,伤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惨忍伤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玄烨于是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下旨,禁止奴仆随主殉葬。
从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算真正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BOOK。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38节:秦始皇死后创殉葬人数之最
秦始皇死后创殉葬人数之最
人殉制在17世纪的中国消失了,但一个历史疑问却始终存在:朱元璋为什么在14世纪末恢复之?从中国丧葬史和当年的时代背景看,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实际上,中国古代帝王让生者从死,历史很长。让身边人殉葬,与可以随心所欲和他所看中的女人性茭一样,也算是帝王们的特权之一,只不过是继任者替他完成的。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数量惊人,大概创造了历史之最。朱元璋的殉几十个人,与之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确切数字有多少,至今是谜,但可以推算出一个大概,称其有数千人并非不可信。
嬴政是位好色之君,史上有记载,他在统一六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