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2/4 页)
来了。
朋友看中几只 ,说要拿回去插花。既然要插花,就得试试看这些 漏不漏水
。老板娘一直说∶“不漏、不漏。”我们那里肯相信,拿起她的一支水杓,就近把
她接得满满一缸的清水给拿来灌坛子。那边在灌水我就往前走了。
才进前面,就听见老板娘在喊∶“这是我们家吃饭的桌子,你们不要搬呀!”
什么人管她,把那张饭桌给搬到大门口阳光下去看个究竟去了。
这么乱七八糟的,只听得一片漫天叫价,就地还钱,那个老板娘惨叫∶“不行
,不行!”
趁著这片乱,我的手,静悄悄的提住了照片中这只“鼓椅”。也不敢叫,怕同
去的台北朋友看中了要抢。
鼓椅那片红砖烧制的色彩太美,中间一抹更红自自然然掠过,形式拙中带朴,
是个宝贝。
那时候,大家都去看木雕了。
收集民俗不是我专一的兴趣,家中不够大,只有收些极爱的,并不敢贪心。虽
然那么说,其实已经收了一些东西了。
就在大家闹得差不多,而东西也买下了好一批时,那个老板娘又叫了一声,很
惨的那种。原来,跟去的小孩子太乖了,他们把每一只坛子都给注满了水,要看看
这接近一百个 里,哪几只不漏。老板娘好费心接的一个大水缸,全空了。
嘉义之行,最有趣的就是听见那个老板娘的好几次叫声。
我想,她那天接了一笔好生意,最后把吃饭桌也给卖掉了。
这种土凳,是用粘土烧成,不敷釉,表面呈暗红色。为何叫它鼓椅呢?原因在
于,它是仿照大陆鼓椅的造式,其状如圆鼓,中空,两边肚沿有两个孔,是便于搬
动时用的。
这种低矮的土凳,一般放在厨房的灶前,炊事时,可以坐下,把薪柴往灶里送
。
又看参考书━━《台湾早期民艺》━━刘文三作。里面也提起,这种鼓椅俗称
“墩”,音与韧近,寓意为忍韧,也就是说,凡是遇上挫折或不如意时,以忍为先
。民俗上,新媳妇拜灶神时,也一并把“墩”列为对象,以求和谐白首。
上面的含意,都是《台湾早期民艺》这本书里告诉我的。民俗店里那个老板娘
不太知道这鼓椅的用途,我倒想,下次去时,送她一本这种好书呢。
请看这只大盘子多么华丽,请再去看看那一纹一圈手工的细腻。这张照片,拍
得清清楚楚,值得一看再看。欣赏价值是高的。
是一位好朋友,听说我有了新家,亲自搬来“割爱”于我的。它,来自埃及。
盘子到了我这朴素的小房子时,旧主人生恐它太华丽,配不出味道来。其实这盘子
一点也不霸气。为了尊重这只被手提回台湾而不敢托运的大盘子,我移开了一些东
西,将它独立放在两面木窗前,旁边放上一只大土 , 里不放鲜花,给插了一大
把白树枝,风味,就衬出来了。
每一次来家里的客人,都喜欢这只盘子。其实,我的客人不多,可以说很少。
就只有两三回,唱歌唱得那么动听的潘越云和齐豫来过。当潘越云看见这个盘子时
,她发呆了似的看了又看,说,“三毛,你不要这东西时,可不可以卖给我?”当
时,她说得很认真。
我笑著对她说∶“阿潘,你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像不像埃及女王?我看你前
世是个埃及人叀酰 毙吹秸饫铮�窒氲脚嗽皆频娜菅眨�较朐骄醯盟�赡苁且桓霭?
及美人,我说的,是她的前生。
这个盘子友谊的纪念性太高,不然,如果把它卖给阿潘,可能得个好价钱。也
说不定,阿潘的前世家中,就有那么一个令她看了就发呆的盘子。即使如此,也是
无论如何不卖的。
让我把这支“象牙银柄”裁信刀的故事讲给你听吧。
一百多年以前,在西班牙东部偏中间的地方,住著一位名叫Jeronimo
Lafuente的民俗学家。这个民俗学家,其实也是一位开业的律师,只因他
不勤于法律,反而醉心艺术,因此他的业务并不是很好,可是对于民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