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睛的吉普赛姑娘大声兜售她们的花草;在夜总会吉普赛男子弹奏吉普赛乐器或者流行的“你知道吗你很美”。富裕的家庭带着家畜住在由阿尔巴尼亚人把守的地区。
尽管罗马尼亚一直声称其历史悠久,但相对来说却是个新国家。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于18世纪中期从奥斯曼帝国获得部分独立,并于1880年完全独立。罗马尼亚与这两个地区一起构成倒L形,富裕发达的瓦拉几亚沿特兰西瓦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南侧呈东西分布,摩尔达维亚位于喀尔巴阡山脉东部。1866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德国王子,即后来的卡罗尔国王,他曾经化装成一位旅行推销员坐多瑙河汽船躲过奥地利的堵截。他的妻子是位著名的神秘主义者,以卡门·赛尔瓦为笔名写作诗歌和传奇故事。罗马尼亚经常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罗马尼亚人是中欧的那不勒斯人。男女都喜欢用浓烈的香水。上层阶级,妇女们浓妆艳抹,男士会收敛一些,但即便如此,军方还不得不规定只有一定级别以上的军官才可以化妆。甚至在罗马尼亚参战后,外国人看到闲逛的罗马尼亚军官“涂脂抹粉,引诱妓女或互相引诱”还震惊不已。聒噪、感情丰富、喜怒无常并且喜欢争吵的罗马尼亚官兵甘于尽情纵欲享乐。“除了当地政治,谈情说爱是罗马尼亚所有社会阶层的职业和要务,”一位罗马尼亚女士说,“我的同胞从来不注重道德,但他们可以吹嘘自己美丽迷人、睿智、有趣味而且聪明。”甚至连罗马尼亚正统教会都对通奸管制不严,允许在双方都同意的基础上离三次婚。
布拉蒂亚努抵达巴黎前,罗马尼亚发言人是杰出的泰克·约内斯库。他欢快活泼,衣冠楚楚,体态偏胖,曾在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的前身)学习法律,说一口地道的法语。同样活泼的英国妻子贝茜是布赖顿一家旅馆老板的女儿。约内斯库从战争一开始就支持协约国,并为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一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于罗马尼亚的要求,他的态度比首相要温和得多。一位美国代表报道说:“他对塞尔维亚人非常友好:他说,保加利亚人行为恶劣;2万8千名罗马尼亚战俘只有1万人生还。”对于巴纳特问题,约内斯库赞成如下主张:他们必须与塞尔维亚人友好相处,他无意霸占整个巴纳特地区而愿意把西南部分给塞尔维亚。
。 想看书来
罗马尼亚(3)
事实上,早在1918年10月交易就已经做成了。约内斯库与南斯拉夫人会谈并达成协议,协议的具体内容和几个月后达成的基本接近,即罗马尼亚分得大部分巴纳特领土,其余部分属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媒体攻击该方案背叛国家利益,布拉蒂亚努最终予以否决,至少是因为他憎恨这个对手。当罗马尼亚有资格参加和会时,布拉蒂亚努千方百计把约内斯库排除在代表团之外。
罗马尼亚对巴纳特的索取不可避免地强调民族因素;它还特别强调罗马尼亚在战争中的贡献。这也许并不是最英明的选择。战争爆发时,罗马尼亚并没有立即参加而是明智地在一旁静候观望。时任首相的布拉蒂亚努对同僚说他们必须等到最有利的时机。然而不够明智的是,他们表现得太明显了,用一位法国外交官的话说,“就像东方集市上的小商贩。”1916年夏,当协约国开始占上风时,罗马尼亚最终决定参战并要求协约国许诺:作为回报,它将得到整个巴纳特地区、特兰西瓦尼亚以及大部分布科维纳。俄国人与法国人私下同意等战争结束后再重新审视这个交易。
罗马尼亚没有选择好时机;等其部队准备好行动时,同盟国已经重整旗鼓了。1916年末,该国一半以上领土被德国及奥地利占领;同年冬,600万罗马尼亚人中有30万因疾病和饥饿而死,其盟国却指责罗马尼亚应该对此灾难负责。1918年,根据与同盟国签订的一项新条约,罗马尼亚退出战争。虽然此举可以理解,但却影响了它对领土的索求权。因为根据1916年签订的《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答应不再另行签订和约,因此协约国认为他们已不再对罗马尼亚有任何承诺。克雷孟梭从未原谅过布拉蒂亚努的背叛。为了应付尴尬局面,布拉蒂亚努辞职,让其继任者(他亲自挑选的)承担责任。他在国会得以推迟对新条约的批准,并于1918年11月10日重新对德宣战。他高兴地宣布,这意味着与协约国的交易依然有效。罗马尼亚讲和只是为了保存实力:“罗马尼亚从未真正在法律上、实际上以及道德上与敌国讲和。”然而,为了以防万一,他暗中与急于限制塞尔维亚的意大利达成一致,两国将齐心协力要求坚持战时条约。
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