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页)
她看了看身边的马车,又看了看前方不远处的悬崖,狠了狠心,拔出插在马屁股上的簪子,再次狠狠的扎了下去……
这样一来,对方也许会认为自己已经坠下了山崖,被水流冲走了。
她远远的看见有人往这边走过来,连忙蹲□,抓了两把雪,往脸上一抹。然后钻进树林里,找了根大树枝拿在手里。她现在一身破旧的布衣,蓬头垢面,如果再加上一个破碗就更像逃荒的乞丐了。
待那人走近,珑儿一看他的穿着打扮,似乎是个打柴的樵夫。年纪应该在五六十岁的样子,面向老实,便走出去叫住他,道:“老人家请留步。”
老樵夫闻言,停住脚步,回头一看,是个小姑娘,还一副很狼狈的样子,微微有些惊讶,问道:“小姑娘,啥事啊?”口音很浓重,似乎是蓬莱一带的。
珑儿先道了个万福,随即问道:“敢问老人家,这里是什么地方?”
“哦,这里叫陈家庄。”
“那您可知道高家庄在哪里?”珑儿随口编了个地名。
“高家庄?没听说过,倒是有一个高老庄,离这里不到三十里。”老樵夫答。
珑儿装作大受打击的样子,拿袖子捂着脸假哭起来,一般抽噎,一边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没有呢?”
老樵夫倒慌了神,忙道:“小姑娘可是要来找什么人吗?莫不是记错了?”
“绝对不会的,”珑儿抽抽嗒嗒的道,“我叫春花,双亲业已亡故,我娘临死前亲口嘱咐我的,让我去高家庄投靠我舅舅,这下可怎么办呀……。”
她越说越伤心,老樵夫也起了恻隐之心,道:“这天寒地冻的,你一个小姑娘上哪去找。要不先这样,你先去我家暂住些时日,我再帮你打听打听。”
珑儿就这样顺水推舟的在老樵夫家住下了。
老樵夫人称陈老汉,家里还有一个老伴,有一女儿早已嫁到邻村。陈老太见珑儿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便找了身女儿的衣服给她穿了,又烧了水让她洗澡。待珑儿收拾完毕,老两口再一看,都呆住了,顿时觉得整间简陋的茅舍都亮了起来。
珑儿在惊魂未定的二人面前郑重跪下,道:“烦请二位老人家为小女子保密。”她思量着若要长久住下,面貌是没办法掩盖的,还不如坦白说了。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老樵夫道:“小姑娘放心。平日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在,你千万莫要出门便是了。”
珑儿再三拜谢,自此只在家里帮老太太做些家务。珑儿从未做过这些粗活,这一次,她算是真正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古代农家生活。每日烧火,做饭,洗衣,缝补,虽然很辛苦些,但至少是有了暂时的栖身之所。
夜里,她就盘算起该如何回到京城去。这里离京城至少要七八天的路程,她身上没钱,又是孤身一人,再加上有人追杀,估计她连这个村子都走不出去。
唯一的方法便是让子瑜找到自己。可是,怎么做才能既不引起坏人的注意,又能让他找到自己呢?
写信吗?
古时候本就交通不便,向陈家庄这种偏僻的小村庄更是如此。这里没有邮差,甚至连纸和笔都没有,珑儿打听过了,整个村子会写字的,能用得上纸的寥寥无几。
那么典当信物?
别说她身上可什么值钱的都没有,就是有,也没有当铺可当。
总之一句话,此处交通不便,没办法找外援,只能自救了。
这一日,珑儿正在洗衣服,陈老太的娘家侄子突然来了。珑儿见有生人,连忙躲进了内室。陈老太一向喜欢这个侄子,嘴极甜,忙去拿了几样干果子招待他。他侄子名叫陈根生,平日里也不物正业,只知道游手好闲,讨便宜吃酒。他一进了屋,眼睛就往内室里乱瞄。
陈根生道:“我说姨妈,听说你家收留了个逃荒过来的小姑娘,怎的不出来见见。”
虽然珑儿这些日子一直未出过门,但是那天有人见过陈老汉带她回来,再加上陈家庄只是个小地方,不论什么闲事都传得很快,所以陈老汉家来了个逃荒而来的小姑娘的“大新闻”眨眼就传遍的整个村子。
“人家是个小姑娘,哪里好见外人。”
“姨妈说的那里话,既然进了这屋,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怎的不让见见?”
陈老太有些犹豫,但是想起陈老汉临出门前的嘱咐,便道:“等你姨父回来再说吧。”
陈根生见此情形,便凑近陈老太的耳边,低声道:“姨妈怎的这样糊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