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页)
兵冲击,并使用火枪和弓箭反击,攻击说不上,防守是没问题的。 没戏了,毕竟马不是坦克,开不过去,在被赶过来的关宁铁骑一顿猛打后,后金军彻底放弃,退出了战斗。 五月二十九日,皇太极离开宁远,向锦州撤退。 宁远之战,明军方面,出城迎战的满桂身中数箭(没死),他和将领尤世威的坐骑也被射死。
但在后金方面,死得就不只是马了,其伤亡极为惨重,贝勒济尔哈朗重伤,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廉和瓦克达重伤,将领觉罗拜山、备御巴希战死,仅仅一天,后金损失高达四千余人。
皇太极走了,他原本以为能超越他的父亲,攻克这座不起眼的城市,然而事实是,上一次,他爹还在墙上刨了几个洞,这一次,他连城墙都没摸着。 回去吧,皇太极同志,宁远是无法攻克的,回家消停几年再来。 '1550' 偏不消停 皇太极并不较真,但这次例外,因为他刚刚上任,面子实在是丢大了,没点业绩,将来
如何服众呢?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他又有了一个想法,攻击锦州。 这是一个将大败变成惨败的想法。 五月三十日,皇太极到达锦州,再次合围。 他整肃队伍派出骑兵,击鼓、鸣号,呐喊示威,可就是不打。 非但不打,他还把大营设在离城五里外的地方。五里,是明军大炮的昀远射程。 就这样,白天派人去城边吼,晚上躲在营帐发抖,一连五天,天天如此。 六月四日,皇太极决定,发动进攻。 进攻的重点是锦州南城,后金军动用大量云梯,冒死攻城。 接下来的事情我不大想讲了,因为皇太极是个很烦人的家伙,啥新意都没有,攻城的程
序,从他爹开始,一直到他,这么多年,都没什么长进,后金军一批批上,一批批死,又一批批火化,毫无进展。 赵率教这边也差不多,他虽然进攻不大行,打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守着城池,用大炮,看准人多的地方就轰,按照程序操作,十分轻松。 而且趁着后金军撤走的这几天,赵率教还在城边修了几条壕沟,以保证后金军在进攻时,能在这里停上一会,为大炮提供固定的打击地点。 战斗继续着,确切地说,不是战斗,而是屠杀。
后金军根本没法靠近城墙,每到沟边,就有定点爆破,不是被轰上天,就是被打下沟,尸横遍野。不过客观地讲,赵率教挖这几条沟也方便了后金军,人打死就直接进了沟,管杀,也管埋。
就这样,高效率的定点爆破进行了半日,后金军伤亡极大,按赵率教的报告,打死不下三千,打伤不计其数。 明军的伤亡人数不明,但很有可能是零,因为在整个战斗中,后金军昀远才到壕沟(包括沟里),以弓箭的射程,要打死城头明军,似乎可能性不大。 打仗也是要计算成本的,这次战役,皇太极带上了全部家当,而他的全部家当,也就七万多人,按一天损失三千人的打法,他还能打二十多天。 这生意不能再做了。
六月五日,皇太极撤军,算是彻底撤了。
正文 '1551'…'1600' '1551' 第二天,他率军路过大凌河城,此处空无一人,于是皇太极下令——拆了。 泄愤需要,理解万岁。 战役至此结束,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五日,在长达二十余天中,后金与大明在锦州、宁远
一线展开大战,昀终以后金惨败告终,史称“宁锦大捷”。 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军伤亡极大。据保守估计,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多名牛录战死,退
回沈阳。 该结果充分说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捣腾自己,后金是没戏的。 六月六日,就在皇太极撤退的第二天,袁崇焕向朝廷报捷: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
剽悍……诸军愤恨此贼,一战挫之。” 天启皇帝回应: “十年之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峰! ” 皇帝很高兴,大臣很高兴,整个朝廷,包括魏忠贤在内,都很高兴。 现在是天启七年(1627)六月,很明显,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天启七年(1627)七月初一,兵部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提出,身体有病,辞职。 一般说来,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不辞职,会遇到比辞职更倒霉的事。 袁崇焕的情况更复杂一点,首先是有人告他,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