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童景瑜也很是发奋,勤于练,进步很快,加之童景瑜平时研习兵书,还时不时的向父亲讨教,甚得父心。有这一样的优秀的儿子童屹自然是很自豪的,所以童屹也一向随着儿子的喜好,并不多加管束。童屹却不知童景瑜这般努力,不过是想多得到一些自己的关注和赞许,却不知自己过于宠溺,出了事情。
童景瑜十六岁那年,自己偷偷的去参加了武举人的选拔,骑射、武术、军策各项童景瑜都脱颖而出,成绩名列前茅。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童景瑜知道成绩后兴匆匆的回家想告诉父亲,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像他一样的文武全才。但童景瑜却不知回府后还未见到童屹,便得知父亲让他跪在敬祠堂中思过。
童景瑜如此优秀,童屹作为父亲自然是欢喜自豪的,可是那孩子虽然凭着真本事考得了举人,却不知现在朝中满是一片指责自己包庇的骂声。虽然童屹并不是武举的主考,事前也并不知情,但是由于自己身当武职,有又曾为军功封侯,童景瑜之功名再怎么也脱不了维护的干系了。
为此童屹盛怒,那次用家法好好的教训了自己的儿子,严厉的责打下让童景瑜牢牢地记住了,做人要低调,要掩慧,要实务,要慎独。那一次面对父亲的痛罚和训斥,童景瑜真正的认识到父亲的睿智,但是无奈自己的争强好胜,错已铸成。由于童景瑜再次年少得志,连同十三岁的功名也被人质疑,童屹不想惹事,自然是要避嫌。
就因为此,原本意气风发的童景瑜,失去了平步青云的机会。在童屹的授意下童景瑜也不再参加文科会试,领了武职跟着父亲从巡防的小小的校尉做起。因为童屹当时孤立朝中,又漠视皇上失权,因此童屹也怕童景瑜被别人算计了去,所以自己亲自磨砺。从此童景瑜一改以往的高傲自负,变成的如今这般深思熟虑,宠辱不惊,韬光养晦,权衡局势,心事深沉,却也失落年轻人应有青春意气。
质问
听到敬祠堂的门被推开,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童景瑜一个激灵,想父亲终于是来了,立刻转身看去。背着月光,童屹的脸色愈加显得阴暗,童景瑜看着父亲手中的家法藤鞭,心中的陡的一凉。
看着父亲手持家法,正色而来,原本因见到父亲心中的欣喜感此刻荡然无存,童景瑜不敢造次,转过身去端正跪好。童景瑜低着头,看到父亲走至身前,嗫嚅的唤了一声,“爹”。刚在跪着思过的时候,童景瑜对于自己进宫所作所为,前前后后自己仔细思量了一遍。虽然如今皇上表现得让人失望,自己的迎合并没有让青莲受惠,但是童景瑜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不知怎的,看到父亲这般严肃,童景瑜虽然坚定自己的做法,但是心中还是不自觉的紧张起来,或许大家之主,自有威仪吧。
“景瑜,你也跪了一个时辰了,可知错了?”童屹开口道。其实童屹本不打算让儿子跪这么久,之前也没有起过用家法的念头,只是刚刚秦正清突然造访,说的一些事情着实让人气愤,童屹现在只认为童景瑜做事太过草率。
今天一大早童屹就进宫复命,是刻意而为之。当时时间尚早,若是慧敏有什么事要密谈,有的是机会,可惜却没有。慧敏只说了一些影射的话语,看来是自己出京的事情,终究没有瞒过慧敏皇太后。童屹早早的了出宫,想回府另作绸缪,却不料入得莲园,睹物思人,不觉中荒废了一日,也未曾向送水人打听的宫中的近况,直到秦正清来访。话说童府饮的水,是京郊玉泉山上的泉水,是雇人专门送的,当然送水的人还有一个更大的雇主,那便是皇宫,而宫中自有童屹的眼线。
秦正清来自然不会说有关朝局的事情,因为要为端午祭排乐,所以秦正清很忙,他听说童屹今天进宫了,今夜便抽空匆匆寻来。秦正清对童屹说,青莲在宫中非常的不好,送他进宫那次便被皇上借故打罚,昨天青莲又是犯了过错,被打了一百竹板子。秦正清说,不知为何青莲居然被留住在澜台,之后朝华殿又时不时的宣太医,澜台不是好去处,只怕青莲会不好。
澜台留住,无故责罚,这些关乎青莲的遭遇背后的深意童屹心中很是晴明,青莲的身份只怕皇上是已经知晓了,果然还是没有瞒住啊。本来话说到这里结束也就没事了,可是秦正清接下去又说了一些见闻,让童屹顿起怒火。
秦正清质问童屹,青莲怎么这些年还在练琵琶,身为父亲的你也任由着不管教吗?秦正清还说宫中童景瑜和皇上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说是景瑜因为生的好看,被嘉瑞相中了,纠缠不清。皇上还钦赐了飞景宝剑,景瑜也不怕担了虚名就坦然受了,今天还在御花园和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