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活居家等九大类目频道。主要在频道上推荐流程趋势、促销商品等内容,推出后的PV、成交转化率效果都不错。但是游戏和书籍两大频道的产能却比较低,主要问题出在内容吸引力上。
2007年有了一些纠结,淘宝希望自己不光是一个“购物网站”能提供一些购物决策的辅助,于是在发展资讯业务,但这与频道之间的定位逐渐有些模糊和冲突。渐渐地,原来主流的类目频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仍然保留的,主要是以横向频道为主,包括:全球购、二手闲置、促销、礼品、创意站等。
导购到底是什么玩意儿(2)
2009年,一级类目的频道首页开始TMS(小二使用的,淘宝内容管理系统)搭建。这个强大的TMS工具颇值得一提,它可以根据各种条件,筛选商品、配制出活动页面,甚至配置出垂直市场而无须技术人员介入。这方面,门户网站的同学会更有体会,内容编辑工具很重要。
而且,TMS还有数据分析的功能,可以分析各种该页面的流量、转化率等数据。这个自动化的工具解放了很多UED和开发。虽然不再有主导航里的频道入口,但是类目导航区域保留了部分频道首页。同年,随着SNS的浪潮,我们开始对社会化导购进行了很多尝试,这里不再多说,一是尚无特别成功的案例,二是时间太近,无法看清。
淘宝十年的时候,我们又有了一些梳理,认为“导购”产品有这些:↓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一是首页类产品,如淘宝首页、天猫首页,各种垂直市场首页(又分纵向的行业市场和横向的全球购、二手、店铺街等)
第二是营销类产品,有长期的频道,如天天特价、淘金币、试用中心;也有短期的活动,如“双11”“双12”的大促,甚至出现了营销类
产品的导航站点(cu。taobao。)
第三是社区类产品,如早期的论坛,后期的顽兔、爱逛街、U站等。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因为淘宝的用户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大,自然需要精耕细作才能满足他们。各类产品功能的划分,是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的市场划分,从淘宝的首页主导航,可以看出公司的组织结构。这话不无道理,其实,其他网站又何尝不是呢。这样以公司为中心其实是不对的,而更应该以用户为中心,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以用户为中心来设置公司的组织结构,两者就和谐、统一了。
导购到底是什么玩意儿(3)
等等,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导购,那就是经济学上的“供求匹配平衡”。我们通过对淘宝供求关系所处的不同关系的分析,制定我们的经营策略与重点,并以此为根据为买家提供购物决策产品。具体说明如下:
?当商品供应量远小于买家需求量时,需要为有需求的买家提供预订服务、资讯服务、订阅提醒服务。对有相应能力的卖家提供相关的情报,以刺激市场发展。
?当商品供应量近似于买家需求量时,关注需求的满足率,通过细分人群,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导购决策产品,来降低流失率。
?当商品供求量远大于买家需求量时,需要对有需求的买家做优质商品和卖家的推荐,以及促销活动的推荐,并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决策树。对没需求但有可能购买的买家做信息推送,以扩大需求量。同时为卖家提供付费型的营销工具。@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经理们将针对特定类目甚至热门搜索关键词来判断上述供求关系。分得越细提升越明显。针对淘宝大盘整体分析,意义不大。
十年来,我们感受到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的购物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导购需求也随之发展:一方面,无目标的冲动型购物越来越多,这催生了很多“从逛开始的无目标购物”产品,淘宝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从淘便宜逐渐变成追求品质,淘宝感受到了B2C的压力。
怎么办?
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1)
08。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
淘宝发展到2007年,已经很大了。早在2005年我们已经击败了易趣,那时候马云把高管们召集到一起说我们现在打败了eBay,有一天谁会打败我们?谁会打败淘宝?大家热烈讨论,最后有了共同的答案——将来有一天会有一家B2C打败淘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