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页)
在这里,肖雨然她们想要演奏的话,就必须分清楚每个声部,倘若连声部都分不清楚的话,根本就没办法演奏下去。
因为就整首曲子的织体总体而言,属和声性织体,多声部作品中各个声部均围绕烘托和陪衬主旋律,明显的复调性因素。
这其中,对多声部不同音色和控制就尤其重要。
肖雨然的乐感比陈瑜珊好得多,在听秦放歌演奏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的出来,他在多声部上的功底,每个声部都有各自色彩缤纷的音色。
她想要弹好这第一段,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速度和力度的处理上,必须非常到位才行。
对陈瑜珊来说,这第一段普通人看谱可能觉得不难,因为优美动听,速度还不快,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一段,却是整首曲子中最难的一段。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似的柔美如歌的抒情乐章,第二段中加入的是紧张不安,激情澎湃的高氵朝段落。三个段落充斥了强烈的情感宣泄的行举对比。
作品的第二段为33小节,第二段情绪开始变化,下行双音音调充满不安的情绪,通过系列六度或者三度和声下行,以及双手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的和声反向模进,不断营造出紧张不安的情绪,把乐曲逐渐引向焦虑,激动,直至后来激情澎湃的情感迸发。
利用踏板的渲染和双音准确稳定的远跳来烘托情之以致。
最后乐曲的第三段回到了再现部,情绪又逐渐趋于平静,用连音奏法回到隽永的悲歌高调中。
结尾在叹息般下行旋律中不断模进,并出现富于特征的降六级和声大调,进一步加深乐曲哀婉惆怅的情绪。
技术性的难点不少,光几个声部的处理,就得花费很多功夫,更别说那些几度反向模进的处理了。
肖雨然居然还感叹说,“这样的练习曲,肯定能上音乐会。”
陈瑜珊也点头表示赞同,之后,两人又就这首曲子想要表达的感情,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最后两人探讨良久,得出初步结论,这是一首表达离别的练习曲,那些怀念的美好过往,即将迎来的是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的离别伤感之情。
他们三个人在燕京,在地下室相处有差不多半年之久了,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感情自然是很深,马上就要面临离别,心底的那些伤感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
秦放歌和肖雨然要回各自的学校去继续学习,陈瑜珊将继续在燕京打拼,好在他们还有重新聚首的时候,只要秦放歌和肖雨然成功考入华夏音乐学院。
这首练习曲,她们两人都得花费功夫去苦练,从现在就得开始。
 ;。。。 ; ;
第五十八章 黄静炫技
“徒弟你对她们不错哦”等陈瑜珊两人出去琴房后,黄静笑着对秦放歌说。
秦放歌点头,并不否认,“那是,在一起相处半年,也许是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忽然间要分开了,想起来还觉得有点伤感呢”
“你感情丰富得很嘛”黄静撇了他一眼,她其实也知道,这种身处异乡艰苦求学的苦涩滋味,对身边朋友的感情特别看重。
秦放歌嘿嘿笑,“总比没感情的好不是,师父,你的二胡部分我写了个大概,你先看看。”
黄静这会却不着急,而是尽起师父的职责来,“你的二胡练习得怎样了”
秦放歌有些不好意思,“就早上练了会,还是别人听了都退避不及的境界,在住地方根本没法练,隔壁的都要过来找我打架。”
黄静没心没肺地笑,似乎心里平衡了许多,“就算你是天才,这二胡拉起来,也没那么容易吧还是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
“师父说得对回去后我肯定勤加练习,争取到燕京上学的时候,让师父刮目相看。”秦放歌点头,然后说,“要不然,我先弹钢琴部分,师父先听听。”
黄静说好,秦放歌还解释说,“以我现在的能力,如果做二胡独奏曲的话,肯定惨不忍睹。有熟悉的钢琴伴奏带着,效果估计会好些。”
黄静表示明白,她也知道二胡独奏曲不好写,尤其是秦放歌之前对二胡只有个模糊的概念,即便他是史上最前所未有的天才,想一步登天的话,还是太难。
秦放歌在弹钢琴声部的时候,黄静也在电脑上看他写的二胡声部的谱子。
他的钢琴弹得真的好听,单独听这钢琴部分的话,简直又是一段经典的旋律,那种种美好幸福成长希望,洋溢其中,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