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少年们倒是不分来自何处,都是兴致勃勃的跟着教习的命令演练,就算被呵斥也是乐呵呵的。
别人还好,万历这边则是根本没有相关的经验,他和李虎头是错误最多的两个。别的教习不愿意去,可李文远却不含糊,李虎头和万历皇帝被他一并呵斥怒骂,看得别人都是冷汗直流。
武馆的格式之中,操场四周都有木栅和矮墙围绕,只有西边是依靠其他人家的房屋墙壁而建,这些家的窗户直接就能看到校场。
王通开始还糊涂,保密保安,为什么还有这样一处,后来才知道,那些房屋的主人也早就搬迁离开,现在是东厂的护卫们呆的地方,随时监控着。
不过此时在这窗子后面的人却不是东厂的番子,而是几个穿着红袍的官员,其中一人白发苍苍,脸色憔悴,看向外面的时候,不时的还咳嗽两声。
人尽管虚弱,可这个白发官员的精神却极好,边看边评论道:“的确不错,当年在台州的时候,练了一个月的兵马也走不出这个规矩模样。这些儿郎将来都是大明的良将种子啊!”
八十三
大明官服规矩,高品为红袍,在这屋中冒着寒冷看少年们演练的几名官员,地位想来不低。
“谭大人,您身子不好,这里寒风阵阵的,还是先回去歇歇吧!”
在那白发官员身后一名官员低声劝说道,那白发官员摆摆手,又是仔细的盯了半响,直到咳嗽的越来越厉害,才在身后那名官员的搀扶下回到了内屋之中。
一坐下,那白发官员冲着周围的人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只剩下劝他休息的那官员,屋门关上,白发官员喝口水压了下,才笑着说道:“年轻时候在浙江和北边奔波太多,早年落下病根,现如今只能慢慢养了,张大人,你身在内阁,事务繁忙,怎么有功夫来陪老朽。”
“谭大人说笑,内阁万事都有张阁老决断,张某也能抽出空子过来,毕竟武馆乃是大事,寻常人也不放心参与,也只能内阁的跑这一次。”
“昨晚听兵部派过来的几人谈过,说这法子若用在练乡勇团练,那定有大用,想出这法子的人,乃是天生的将才,看他们说的大,今日特意过来看看。”
内阁的张大人,除却首辅张居正之外,另外一位张大人就是张四维了,他在内阁中兼管着兵部的政务,一向很低调,听了对方的话,张四维笑着打趣道:“张某在内阁清闲,最近俺答部在蓟镇和辽镇活动的颇为频繁,谭大人掌着兵部,怎么也有这么多的闲暇。”
“不妨事,西段有戚继光、东段有李成梁,俺答部钻不了什么空子,真正发愁的是,大明武将后继无人……”
说了两句,又咳嗽起来,主掌兵部的谭大人,那自然就是兵部尚书谭纶,号称当代最知兵的文臣。
谭纶在东南倭乱最严重的时候,在南京和浙江都做过地方官,曾经亲率兵马与倭寇激战,数次大胜,名噪天下。
而且谭纶大力保举戚继光与俞大猷,知人善任,肃清海疆,剿灭倭寇,他也是大大的功臣之一。隆庆年之后,谭纶则主要在蓟镇主持防务,也是成绩斐然。
这时候的人习惯把谭纶和戚继光并列,并称“谭戚”,他资格极老,也是嘉靖朝入仕的三朝元老,在朝廷中地位极高。
“今日老朽看了这武馆,虽说都是些少年孩童的玩闹,但若把此法推而广之,定然对大明有大益。”
兵部尚书谭纶是知道虎威武馆的,当时不过哂笑,甚至还担心皇帝会不会耽于玩乐,荒废朝政。过来的几名教习也有兵部直辖的武将,昨日听到王通所讲的各项练习和措施,觉得对练军队有极大的用处,急忙告诉了谭纶。
被激起了好奇心的谭纶上朝之后,就拽着张四维来到了此处观看,尽管他是文官,可谭纶和戚继光俞大猷二人有个共识,战阵之上,这队形和纪律的保持,随时听从命令的反应,集体意识等,对胜利的帮助比技击训练重要太多。
而在操场上教习们让少年们所做的事情,正是保持纪律和队形,对命令的快速反应等等技能。
想想这些少年都是大明的边镇将门子弟,这些少年学了这些会把他们传播开来,谭纶很是激动。
“就算圣上忙于国事,不在这个武馆学了,张大人你也要保住这个武馆,让更多的人学到这本领,为我大明效力。”
张四维笑着点点头,心想这谭纶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何至于如此,不过就是个陪着皇帝玩乐而已,没想到接下来谭纶作出了令他惊讶的举动,白发苍苍的兵部尚书颤巍巍的从椅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