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历史名人录6(第1/2 页)
天幕点评了欧阳修顺便讲了一下司马光,作为盘点的对象和当事人,他们心态各异。
至于司马光心态崩了,这可是天幕点评,万界所有朝代的人都可以看到,他司马光有些发懵,但心里不服自然要申辩一番。
“某自认无愧于心,为后世讲某是书生误国?”
“司马光先生,有此疑问的不光是你吧,恐怕还有人想法与你相同或相似吧?”空间内的林枫反问道。
司马光:“还请神皇明示,答疑解惑。”
“作为读书人,朝堂之上引发新旧党争,陨国害民,不论是范仲淹与仁宗的庆历维新还是王安石和宋神宗推行的熙宁变法都是为了解决宋朝三冗问题,为何要百般阻挠?
你写的资治通鉴能与史记,汉书相提并论,难道了忘了晋朝王与马共治的后果了吗?
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天下是谁人之天下?乃百姓也!
士大夫共治天下?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世家也好,士大夫也罢无非是要一个听话的吉祥物,但凡以仁宗为谥号的,只不过是一个听话的木偶罢了。”林枫可是没客气,他可不是针对司马光,而是整个世家和士大夫阶层。
林枫的话犹如在万界之中扔了个核弹,炸得万界古人们集体破防。
空间内林枫话不多,也点到为止,他可不想浪费口舌去和古人辩论什么,反正宋朝如何发展最后看结果,变则存,不变则亡,只要宋朝皇帝脑袋没问题就该知道如何选择。
天幕次日开启,也没多少废话,直接上干货。
天幕:“唐宋八大家介绍最后一位,北宋:曾巩!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人。中国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中国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幼年能文,语已惊人,未冠而名闻天下。庆历元年上书欧阳修,欧阳修甚奇之并壮其志。
后欧阳修出守滁州,曾巩从之学习古文。嘉佑二年,进士及第,授太平州司法参军。
嘉佑六年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元年为检讨官,次年起任地方官吏,辗转越州,齐州,襄州,洪州,明州等地颇有政绩。
元丰四年得迁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
元丰五年擢中书舍人,九月遭母丧罢职,元丰六年四月卒于江宁府,曾巩现存散文上千篇。
他是八大家中情致较少的一位,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是议论文和记叙文,其文以议论见长,立论警策说理曲折,尽意文辞和缓纡徐,自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象。
与欧阳修的风格相似,《唐论《战国策目录序》《范贯之奏议集序》《上蔡学士书》都是议论文章的代表之作。
曾巩也长于诗,其诗风与文风相近,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而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的手法略少,显示出宋诗擅长议论的特点。
曾巩文集传世者有元丰类稿50卷,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为最古。
清康熙五十一年,顾崧龄重刊除正集以外又补集外文12卷。保存曾巩文章较多,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
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曾巩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曾巩18岁时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
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
北宋嘉佑四年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北宋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