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本丹经 《悟真篇》,可同《参同契》媲美。张紫阳真人既是禅宗的祖
师,又是道家神仙。他那篇《悟真篇》就提到“伏食”的道 理,他说“一粒金丹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那也是牛 吹得很大。他说人修道到了 “伏食”那个境界,一个东西就 进来了。“一粒金丹吞人腹”,腹是指肚子,这可不是大家修 道修的这个丹田;“始知我命不由天”,生命就可以自己做主 了。这就是“伏食”的纲要。
三种丹
在这里我要再介绍道家所讲的“伏食炼丹”。在我们的 甲骨文里,也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丹”字跟太阳的 “日”字一样,就是一个圆圈中间一点,空空洞洞之中有一 个东西。后来把这个丹字中间加了一横,有各种写法,反正 是代表有个东西在一个空洞的中间。
我们晓得道家有三种丹的分类,所谓天元丹、地元丹、 人元丹。我们普通一般打坐做工夫,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 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都是自己做工夫在身 体中炼成了人元丹。现在一般练气功的人还做不到,真正炼 丹成功的还只是人元丹。
人元丹是根据道家的《高上玉皇胎息经》来的。这本经 讲到上药三品,就是人本身的精、气、神,我们后世一般打 坐修道做工夫都在搞这个东西。这个就又要扯到明朝的大儒 王阳明了,他同朱熹对中国文化影响都非常之大。不过他同 朱熹的路线相反,是走陆象山这个学派的路线,而且佛道两 家他都学过。在他传记里都有,能够未卜先知,不过后来他 放弃了。为什么放弃?也就是书读多了,官做大了,“道”
I 13 |
就不容易修成功了。王阳明虽然最后放弃了学道,可是也吹 了一句大话,依我们现在观念看来是逃避的心态,他说道家 也不必修,在那里练气功打坐,上通下来,下通上去,一天 时间都浪费了,王阳明认为那是“搬弄精神”。
但是我们再仔细看看王阳明这一句话,他承认人的生命 里有一个东西叫做精神,他至少承认这一点。我们常常听到 有恭维人精神不死^精神是什么东西?精神是不是一个真 东西?这是个问题!如果是真东西的话,就可以把握回来, 把握回来就叫做人元丹。王阳明后来为什么能够搬弄精神而 不搬了?我们休息一下再作报告。
想成仙的大人物们 龙门派与成吉思汗
乾坤门户章第一
十二辟卦 天文历律气节 《易经》的八卦与文字
想成仙的大人物们
刚才讲到王阳明这个理学家,他也学过佛,学过道,打 坐工夫很好。学佛走的是天台宗止观这个路线,修道家走的 是哪一派的丹法没有资料可查。有一点在他的传记里记载, 当时有一个道人叫蔡蓬头,蓬头是外号。因为修道的人把名 利巳经看得不值钱了,所以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没有关 系。这人道行很高,王阳明曾经专门去山中的道观拜访他。 蔡蓬头站在道观的山门外面,王阳明老远就跪下向他磕头。 这个蔡蓬头居然拂袖而去,袖子一甩进山门去了,王阳明赶 快站起来,跟他走进道观大殿。
道家的大殿供的是“三清”,是太上老君的一气化三清, 据说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摇身一变变出来的一这些宗教的事 情,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个三清是“上清、太清、玉 清”,如果我们做比较宗教研究,这有可能是从佛家来的。 佛教大庙子的正殿供的三尊佛,代表了 “法、报、化”三 身;如果我们用道家的观念来讲就是“精、气、神”一 “精”是“化身”,生生不已;“神”是“法身”;“气”是 “报身”。
这个蔡蓬头当时走进大殿,在“三清”前面一站,不理 这个王阳明。王阳明一上大殿,又跪下来磕头,蔡蓬头又拂
I 16 I 一
袖而去,向后面上了一个假山上的亭子,王阳明跟到亭子 上,又磕头。蔡蓬头回头看看他,对他说,你呀!前庭后堂 拜了我三次,“礼虽隆”,你这个礼貌很隆重了,“终不离官 气”,他说你不能修道,功名还有份,将来官做得大,事
业好。
我们读书看道书,看到这个地方不要轻易放过去。一个 人的习气是很难变的,修道的人自然有修道人的习气。这一 点我们讲两句古人的诗,大家听了不要灰心。古人说“此身 未有神仙骨”,这个身体上没有神仙的骨格,“纵遇真仙莫浪 求”,就是看到神仙你也不必拜了,方法懂了也不能成功。 可见仙佛是生来就有种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