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页)
赶紧到南大街,这是极轻忽职守的。
刘指挥佥事接着说:“做为边城,防卫外敌是重中之重,巡夜的责任要比内地城池中责任要大得多,就如周百户这样巡夜,定辽前卫要是进了瓦刺人可就破城了!”
周百户一句话也不敢反驳,因为昨晚他到得实在太晚了,而外面的人又那样多,想说假话都不成。他又不能说是孙如冰让他不要到南大街这边来,如果那样说了,两边就都得罪了。
可是刘指挥佥事的指责实在是太重,边城前几年还频遭瓦刺人的进攻,大家对城防都非常重视,他这种行为恐怕会激起众怒。如今他只盼着指挥使看在他是为了孙如冰才如此的份上能从轻发落他。
可是他的想法注定要落空了,不论是哪一个军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会放过这种渎职行为,要是这次轻饶了,不足以训诫以后,等到瓦刺人真到了城里时,那可什么都迟了。
更何况刘指挥佥事是四品的武官,又出自世代簪缨之家,他的面子胡指挥使一定会给。
于是胡指挥使向刘指挥佥事点点头说:“周百户,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周百户跪在地上培求饯,“指挥使,小人是一时糊涂了,还请指挥使饶了小人。”
“这巡夜的事情关系到卫城的安危,可饶不得你。”胡指挥使严厉地说:“免去周荣百户的官职,将他调入千户所里做军户,此番决定本指挥使会向总兵府上报的。”
明朝时军职是世袭的,百户已经属于六品官,一下子失去了家传的官职,周荣痛心万分,也顾不得孙如冰曾经提醒过他的话,爬到孙如冰面前说:“孙帮主,请你帮我说说情,我可是按你的吩咐做的啊。”
胡指挥使的脸更难看了,他指着周荣对几名家兵说:“拖出去!”
事情非常明显,周荣如此行径一定是与孙如冰有关,可胡指挥使听着孙氏在屏风后小声求情,就决定替孙如冰把这事混过去,因此不顾周荣苦苦哀求,给几名家兵一个眼色,周荣就被摘掉了下巴说不出话来,然后就被拖了下去。
而春花身边的几位商户倒是对孙如冰有了更深的忌惮,为他出力的周荣转眼没了世袭的官职,孙如冰连眉毛都没动一下,这样的人无情无谊到了这种地步,要是不借此机会扳倒他,那将来的日子一定是没法过了。
处置了周荣,胡指挥使便说:“没有别的事情大家就散了吧,如冰和靖远楼的于娘子留下来,我有些话要说。”
指挥使有话要说,春花肯定没法反驳,她向身边的人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就看着大家都退了下去。卢百户和刘掌柜几个一直看着春花,但春花只是摇头让他们走。
胡指挥使已经发话了,大家只能听从。
外面的人都散了后,孙氏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到了胡指挥使面前福了一礼说:“请指挥使大人为我哥哥做主成亲。”
孙如冰也上前行礼恳求。
胡指挥使一改刚刚的严肃面孔,和蔼地说:“于娘子,我就给你们做个媒吧,你和如冰再择个好日子成亲。如冰我自会教训他,让他好好待你。”
孙氏得意地看了春花一眼,有指挥使这句话,于娘子再不愿意也会听命,昨晚自己的功夫没白用。
春花骨子里却没有这个时代人的想法,只凭这些大人物的一句话就赔上自己的一生,她可不愿意!当初她和郭少怀的亲事还是皇上发的话呢,她不是也一样的逃出来了!
何况胡指挥使不过一个三品官!
但表面上她还是很谦恭地说:“指挥使大人,谢谢您的好意。只是我一个寡妇,夫死未及三年,并不能婚嫁,我曾发愿必为夫君守上三年的。”
胡指挥使没想到于娘子能不同意,但听了这个原因,他倒是还能接受,“那于娘子什么时候孝满?”
他想等于娘子孝满后再成亲了。春花还未及说话,孙氏开口说:“指挥使大人,我们家小门小户的,并不讲究这些,请指挥使大人定个好日子吧。”
“也是,辽东镇这里民风粗旷,确实也不讲究这些繁文细节,于娘子入乡随俗,也不要太过拘泥了。”胡指挥使见孙氏如此说,也劝道。
春花怒火中烧,她本想昨天将孙如冰赶走,也就算了,他能就此罢休自然好,不能,以后再来她都会鸣锣示警,让卫城所有的人都做为见证,孙如冰没有办法也只好收手了。没想到孙氏竟然让指挥使做媒,真不要脸!
对于这样不要脸的行为,除了反驳回去还能怎么样呢?“不用说我孝未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