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投明,主动送斩肇事者,以求免祸。”
朱振是个人才,他轻描淡写,说这场变故只是贾皇后与几个被阉掉卵子的黄门想对杨骏不利,绝口不提宗室。这是朱振在安抚人心,也是给杨骏台阶下,否则这天下是姓司马的,现在司马家儿要你性命,如果你果真忠君爱国,岂不应该引首就戮?
朱振的计策分为两步,先烧云龙门立威,表明态度,然后到东宫拥太子入宫,借东宫与外营的兵力入宫平乱。
此时杨骏、朱振等人还都不知道中护军已经换人,朱振所谓的外营兵力应该就是指张劭的中护军与刘豫的左军;东宫的兵力则指负责保卫皇太子的左、右卫率,合计约有五千人,当时维护东宫治安的是杨骏的弟弟杨济。
朱振的话其实还只讲了一半,点到为止。试想一下,如果杨骏真的“拥翼太子入宫捉拿奸人”,奸人是谁?当今皇后。取了皇后怎么办?既然动了手那只有将她废黜。
这将使太子陷入十分尴尬凶险的境地,因为不管是否违心,名义上都是太子率兵逼宫,强使父亲废黜嫡母,如此一来骑虎难下,没有中途收手的可能,唯有一条路走到黑:让皇帝做太上皇,太子提前接班。
所以杨骏若要依照朱振的计策行事,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效仿霍光伊尹,行废立大事。
这太骇人听闻了,杨骏做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必须要逼外孙退位。
变生肘腋,想让杨骏这样的人仓促之间做出如此重大的决断,实在太强人所难了。
五十年前,魏明帝的顾命大臣曹爽也遭遇过相同的困境,当时他正陪着魏帝曹芳在洛阳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祸从天降,据说病得快要死掉的太傅司马懿突然痊愈,并且生龙活虎地占领了洛阳城,挟持了太后,用太后的名义下旨治他的罪。
智囊桓范劝曹爽以皇帝名义招集天下兵马,打回洛阳去,但在这个关键时刻,曹爽显示出了常人不可企及的智力水准,他叹了口气决定投降。
曹爽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告别凶险莫测的宦海生涯也没什么大不了,他说,“我不失为富家翁”。
桓范气得破口大骂,“你父亲曹真曹子丹是何等的伟人,怎么生出你们兄弟二人蠢得像猪,连累老子今天与你陪葬!”
曹爽后来的结局是“夷三族”。
如果曹爽地下有知,他可以不再羞愧,因为马上就会有一个更蠢的家伙到地府来给他垫底。杨骏听了朱振的计策,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懂,杨骏呢喃不清的说了一句令时人绝倒、令后人嗤笑的昏话:“云龙门,魏明帝所造,功费甚大,奈何烧之!”
此言一出,在座的各位就明白杨氏的大势去矣。都是生死关头了还在心不在焉,考虑什么保护文物,真是不知死活!
那自己怎么办?跟着一起陪葬?
还是侍中傅祗反应最迅速,他站起来对杨骏说:“我愿意和尚书武茂去云龙门探探形势。”
傅祗这是想溜之大吉,不过杨骏这时已傻掉了,点头说好。傅祗走了几步,回过头来对那些还在发愣的同僚说:“宫中不宜空。”言下之意是:“你们还傻愣着干嘛?想送死啊!”
那些人恍然大悟,都站起来跟着傅祗溜走了。
傅祗又一回头,看见尚书武茂还坐着发呆,他冲着武茂大喝一声:“你难道不是天子的臣子?如今内外隔绝,不知天子安危,你怎么可以不去护驾,而在这里傻坐着?”
武茂这才如大梦初醒,惊起,追随傅祗溜走。
群臣做鸟兽散,空荡荡的大殿上只剩下杨骏一人,左右徘徊、唉声叹气,无计可施。
外面已经杀声四起。
傅祗等人刚出殿门,东安公已经带着孟观、李肇,率领四百殿中虎贲杀到门前,杨家家兵紧闭府门御敌,将傅祗等人阻在院子里,情急之下,傅祗等人只好翻墙逃走。
当时的情景凶险无比,这边傅祗等人在翻墙逃命,那边殿中虎贲已开始四处放火,弓弩手登高放箭,杨家的家兵进行了微弱的抵抗,但很快就被杀散,四散逃逸。殿中虎贲冲进杨府,见人就杀,有不少没来得及逃走的朝臣毙命于刀下。
孟观等人里里外外搜了个遍,没发现杨骏的身影。有人报告说黑乎乎的马厩里有动静,孟观喝令里面的人出来!没有回应。孟观断定里面就是杨骏,但不敢冒险入马厩,一时拿杨骏没奈何。
正僵持间,孟观抬头看见杨骏府前有一排长戟幡旗。这是晋朝的风俗,达官贵人都喜欢在门前摆上两排兵器幡旗,用来讲排场显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