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愿做医生,只要他有缘有心接受了医师的教育训练,就有做医师的资格。
“声闻”的意思是听到佛说法而开悟解脱的人。佛经中有小乘声闻,是自了汉、是出世者。他们独善其身,他们得解脱后,不再受生死烦恼所苦,进入涅槃之后,不愿再来世间广度众生。
也有大乘声闻,那就是自在的菩萨,意思是“觉有情”。他们在听闻佛法之后,就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人;自己悟道解脱之后,希望其他众生也能悟道解脱;自己有修行成佛的方法,也帮助其他众生修行成佛的方法;自己脱离烦恼的苦海,也协助其他众生脱离烦恼的苦海。
听了《法华经》的一个偈子,就会种下成佛的远因。菩萨根###的人,本来就已发了成佛的大愿。成佛是果,菩萨的自利利人,是成佛的因。至于小乘的声闻,本来只想早日解脱,无意要成佛,一听《法华经》,便发成佛的心,就要修菩萨行了。
因为《法华经》除了肯定发了菩萨心的人,菩萨不断地来往世间,广度众生,也肯定小乘根###的人听了成佛之法,也会转小乘为大乘。所以《法华经》比喻先得解脱的小乘人就好像在中途站休息一下,这时再告诉他们,大乘的菩萨道,才是悲智双运的大路,让他们继续往前行,菩萨道的终极点,便是圆满的佛。
我们立身处世,也当如此,不要因为天资不好,基础不够,便自我菲薄而自暴自弃。不可没有大志愿大方向,宁可先从小处着手、近处着力,坚定大方向,站稳立足点,步步迈向大方向,虽不能立即到达,总是有一个大目标,遥遥在望。
步步成功
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从字面看来,诸佛灭度后,具有善软心的人,皆已成佛道,这是什么缘故呢?
当佛住世时,亲自听到佛说法的人将来一定可以成佛,这是《法华经》所做的肯定;但是佛的肉身也会死亡,称为灭度,怎么办?所谓“灭度”是佛住世度众生的时间已圆满结束,佛的精神、佛的心,便进入了涅槃,进入了不生不灭的不动境界。释迦牟尼佛在将要进入灭度之前,预先告诉后来的众生,不要担忧,不要失望,不要没信心。佛涅槃之后,他的色身虽已不在世间,只要他的遗教留于世间,即是法身仍在世间;只要用佛法如法修行,等于亲自见佛住世。这是安慰并鼓励佛灭度之后的众生还是要依照佛法修行。这是说,人类需要的是圣人的思想学问,圣人是否常住世间,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圣人之学尚在世间,等于亲炙圣人的教诲,那才是最实际的。
“善软心”的“善”字,是慈悲,也是智慧的意思。以无我的智慧和平等的慈悲关怀众生,便是菩萨的善心。“软”是柔软柔顺,是菩萨以随顺众生之根###,需大则大,需小则小,恰如其分地给予不同的教化。柔能克刚,众生多是刚强难化的,有傲慢心、恨心、嫉妒心、怀疑心等,佛以善软的智慧和慈悲来适应众生、调伏众生,摄受、感化他们。
众生学佛能使自己的心善,使自己的心软,这便是成就佛道的方法,将来一定能成佛。“皆已成佛道”不是成佛之路已全部完成的意思,而是多少完成了一部分。走出第一步叫成佛,走完最后一步也叫成佛。成佛不是一步即成或一下即成,而是每一步都是成佛的功德。如果我有这个信心,念念都能成就佛道,随时随地皆能成就佛道,只要有与佛的悲智相应的行为,就是做了成就佛道的功德!
这四句话是鼓励我们要有信心,也可以用于一般人。很多人希望成功,害怕失败,其实一生中,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人根本不曾有过,多数人是失败的时间多,成功的机会少。但若记取教训,不断重新出发,每次的失败也就是成功的过程。经验本身就是成功的条件,人格成长、品格提升,岂不是成功?不一定要财富增长、名位攀升才是成功。做事做不成,做人也成啊!因此,也可以说,一旦有心于成功,就已跨出了成功之道的第一步,然后是步步成功、时时成功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真人无垢
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生死世绝。
——《法句经卷上罗汉品》
这偈子中的“真人”,能够“不怒”、“不动”,也无生死之忧,乃跟中国道家所说的真人,不太一样。道家的真人是修真得道之人,“得天地之道”者谓真人,长生不老、羽化登仙者称为真人,这是道家理想中的仙人,故关尹、老子、陶弘景、吕纯阳等道家人物,均称为真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