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里的春光明媚花草繁盛;远离了宫苑里妃嫔们的柔声娇笑,冷宫,仿佛即使再灼热的烈日,亦不能照到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成王拒绝了阮征拨给他的奢华宫殿;一意孤行,选了这样一个残破清冷的宫殿居住。
幽兰院远离皇帝的寝宫,本是昔日一个不受宠的贵人被罚终老的地方,那贵人离世之后,这里边荒废多年,如今太上皇要搬过来,宫人少不了一番清洗打扫,只是最近整个天下都在忙于新皇登基,这些打扫清洗也不过是草草从之。
宫苑还算干净,却朴素得略微寒酸。
被褥是三等的丝绸,僵硬而潮湿。茶叶是去年的存茶,掺了一丝旧味,连指派的太监也一脸的冷漠木然,仿佛是被遗弃的木偶。
成王坐在门边,阳光远远的落在门口,几步的距离,屋子里却阴冷的让人忍不住瑟瑟发抖,远处传来鼓乐喧嚣,这一个月来,宫中夜夜莺歌燕舞笙歌阵阵,让着幽兰院的一抹寂寥更甚,更深……
江山易主,全天下都在忙着为阮征歌功颂德,在这一片歌舞升平之后,却是更加激烈残忍的权利争夺。
残留在帝都的于氏党羽被疯狂屠戮自不必提,而更重要的是,阮征需要整个朝廷乃至整个天下都能听从他一个人的声音,重臣更替,必不可免。
什么人不能用,什么人可以用,什么人可以重用,这都是一门玄妙深奥的学问。阮征手下的智囊团人才济济,对用人之事却也必须慎之又慎。
李桐晋几个心腹日夜研究讨论,几日之内,改革朝廷,朝臣又是一次大换血,开始相比大殷朝幅员辽阔,数以百计的外放地方官员却依旧需要重新调整,李桐晋甚至他的工作才刚刚起了一个头。
李桐晋已经两天两宿没合眼了,眼前的卷宗还是堆得像小山一样,面前的卷宗似乎只增不减,没一会儿,执事的小太监又送来一大摞卷宗。
李桐晋忍不住叹了口气,转眼却见了随小太监进门的一个清瘦人影,不禁眼神一亮。
“古大人!您可算巡视回来了!”
阮征登基,天下易主,最重要的就是各省各府的官员归顺效忠,为了安抚地方,阮征便派了古书烨出面巡查地方。
这些年朝廷动乱,地方势力滋长,巡查各省,说是御赐钦差大臣,可却是风险重重,困难重重。
阮征初登大宝,朝廷里公务骤曾,正是用人之际,便把罢免雪藏的古书烨请了出来。
古书烨倒也痛快,第一日接了圣旨,下午便收拾行囊连夜出京巡查,这一路把地方各府安抚得当,皇帝交给他的事情做得十分漂亮,一路风尘,刚一回京,便直奔御书房,恰逢李桐晋在这里忙得天昏地暗。
“……南方的书生写诗毁谤陛下篡位,临城学派的人和戍边的林将军勾结在一起,恐有反意,图南的那些人不满此次朝廷大换血,罢了他们几个元老的官位,声称皇上数典忘祖……”
李桐晋一股脑把这些年折磨得他头昏脑胀的这一笔烂账对古书烨倒出来,古书烨一听此话,亦明白事关重大,两人商讨了半个时辰,却是小太监从门外一路小跑进门,见了两人,便跪地施礼。
“古大人,李大人,皇上有旨,宣二位大人面圣议事。”
古书烨回朝的事情,阮征一听说便宣他面圣,李桐晋心知阮征对古书烨的重视,自是对古书烨十分客气,两人整理了一下朝服,便随着小太监走去御书房。
御书房实质是皇帝以及重臣办公议事的地方,李桐晋等重臣在前院处理政事,阮征在后院批阅奏章,皇帝在后院有了重大决策,便宣召重臣后院商议,同在一处院子里,往来也十分方便。
不过虽说只是前后院,可御书房修建得宽敞宏伟,从前院走到后院,也是需要半个时辰的。
皇宫中,非皇室成员不得乘坐车辇,两个走到皇帝办公的书房门口,已是热汗淋淋,进了书房,阮征赐了坐,又忙于批阅奏章。
小太监送进来两碗冰镇的酸梅汤,摆在两人身旁的茶几上。
李桐晋为官数十载,跟过三朝皇帝,那个朝代也没有皇帝体谅天热行路,赐过酸梅汤消暑的,却偷眼看了旁侧文雅喝汤的古书烨,暗道又是占了古大人的光了。
阮征批阅完了奏章,仿佛方才想起宣了两人觐见,抬头见了二人,也不说话,便示意执事的太监把一本奏折递到古书烨手里。
古书烨接了奏折匆匆读了一遍,脸色一沉,又把奏折递给李桐晋,李桐晋看完更是出了一层冷汗。
写折子的人叫图傅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