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线,冒充敌人与乐昌道上赖田民团团长通了一次电话,得知粤军的三个团前日已到乐昌,一团今日已开往九峰山去了。
*立即指挥红二师四团昼夜直奔九峰山,抢占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粤汉铁路的这一制高点,确保左翼的安全。
彭德怀也指挥右翼红三军团占领了宜章、良田等城镇。
左右前卫从南北两面控制了良田到宜章间的粤汉铁路段。
十一月十五日,中央红军从九峰山以北至五指峰之间,安全地通过。
蒋介石吹嘘的第三道“钢铁封锁线”,就这样又被红军轻而易举地通过了。
*率领红一军团一路上过关斩将,以谋略和巧战撕开蒋介石精心设置的一道道封锁线,为中央红军扫除了一重重西进的障碍。
一想到这些得意之作,*的心中涌起一丝*,嘴角浮起一丝笑容。
然而,眼下可是蒋介石依托湘江天险置重兵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这道封锁线的局势却容不得*乐观。
*瞟了一眼桌上的电文。
电文是凌晨三时野战军总司令部发来的《关于一、三军团行动的指示》:
林、聂、彭、杨:
甲、据彭、杨电,邓家源至灌阳山道不能通过。
乙、我三军团应即由小坪改道,经永安关、雷口关至文市以南之车头、宾家桥、水车地域,转向灌阳侦察道路及敌情,以争取时机。
丙、为保证一、三军团及军委一、二纵队行进路线不致拥挤,特规定:
1�一军团(缺一师)于今廿六日上午全部开抵文市地域。
2�三军团于得电后即出发,限今晚开抵车头、宾家桥、水车地域,并须从雷口关、永安关取平行路至宾家桥地域。
3�军委一纵队于今晚由高明桥经永安关开至伍家村、玉溪地域。
4�军委二纵队随三军团最后一个师后,开至雷口关、茅铺地域。
丁、一军团主力到达文市后,执行军委廿五日十六时半及廿三时电令不变。
单从军委的电令来看,军委一、二纵队及一、三军团主力今晚全部可进入广西境内,进军还算比较顺利。
但是,当*的目光一落在湘江区域敌我形势示意图上,笑容一现即逝,稍咧的嘴角绷紧了。
形势示意图上,标志着红军进军的红色箭头,前锋已直指广西全州境内的湘江边,箭尾却仍拖在百余公里外的湖南江华、永明、道县一带。
*将目光移向天井外,一动不动地紧瞅着略呈蓝色的天空,仿佛透过时空看到中央红军庞大的身躯若蜗牛般在湘桂边境崎岖坎坷的山道上缓慢地爬行着、蠕动着。
后续部队何日才能抵达湘江边?
*心底没数。
倘若一军团明日能顺利抢占全州,控制住从全州到界首湘江上游所有的重要渡口,趁湘江敌军守备空虚,湘桂敌军尚未合拢之前,收缩远在江华、永明的八、九军团,将第三、第四纵队改为左翼部队,精简辎重,分两路从永安关、雷口关大举入关,那么两日内全军便可渡过湘江。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蒋介石会轻易地让红军从从容容地渡过湘江么?
控制着中央红军生死大权、一向以傲慢自负的李德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策,让红军精简辎重,轻装疾进,轻易地渡过湘江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铁流涌进 四(3)
当时担任中央教导师特派员的裴周玉后来回忆说:如果我军占领道县后就迅速抢渡湘江,敌人尚未发现我军强渡湘江的意图,兵力尚未调集好,蒋介石的主力大都在道县以北一线,此时广西境内湘江这一段还是比较空虚的。而道县距湘江仅二百余里,若是中央决心果断,没有中央纵队这些坛坛罐罐的拖累,部队快速行军的话,只要两天就能赶到湘江边,可以较顺利地渡过湘江。
而在此时,心里没底的*只能苦笑着微微摇头,因为他深知一向有“地图作业的战术家”之称的李德是不可能轻易改变事先所作出的决策的,他往往会罔顾敌情的变化而坚持既定的进军路线。
对于李德的按图作业战术,当时红军总部作战参谋吕黎平亲身领教过:李德拟定的作战指挥要图,通常在哨兵站什么位置,一门迫击炮或一座碉堡配置在什么位置诸如此类原本中下级指挥员可以灵活确定的细节问题,也要作出硬性规定,并用电话直接通知有关部队按图进行标定。当时红军使用是1�10万的地图,不是经过实地勘测法,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