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同时查询四师现在的位置!”*背立着身子一字一句地口述着命令。
*稍沉思片刻,继而言道:“另电呈野战军司令部,请令红一师赶至脚山归还主力,而不是文市,湘军主攻重点在脚山!”
与红五团相对阵的是刘建绪湘军的四个师,纵使红六团上阵也是杯水车薪,唯有将红四团也调往脚山,还能勉强与湘军阻击一两日,迟滞湘军的进攻,同时将一师也调往脚山,才能确保中央红军大部队顺利渡过湘江。
然而,南面的桂军虎视着界首,随时都可能猛扑上来,红四团一时半刻无法脱身,接防界首的三军团四师什么时候才能赶到界首?
“报告,四师政治委员黄克诚奉命赶到!”
*闻声身子微微一颤,猛回过头来,消瘦的脸庞笑逐颜开,嘴里“嗯、嗯”两声,招招手,示意笔挺站立在指挥部门口敬礼的黄克诚靠前。
按照军委的命令,此时的红三军团红四师暂归*指挥。
*两眼紧盯着黄克诚:“彭总呢?”
黄克诚报告说:“彭总昨晚从雷口关入关,在宾家桥宿营,李天佑的五师已抵达灌阳新圩一带阻击桂军。”
*又问:“中央纵队现在何处?”
黄克诚答道:“据报军委一纵昨晚已从永安关入关,在文市圩、玉溪宿营,军委二纵随三军团从雷口关入关,抵达水车宿营。”
*听罢,紧敛双眉,似有所悟地“嗯”了一声:“四师的情况如何?”
黄克诚答道:“十团正赶往界首,十一团、十二团在鲁水、石塘圩地域布防。我们是否也在湘江北岸布防?”
*大手一挥,断然否定道:“不行!守江先守岸,你们十团要过江在南岸构筑防御阵地,阻止桂军侧击,掩护主力和中央直属纵队过江。”
事隔多年后,黄克诚仍清楚地记得*在界首下达的命令:
“当灌阳战斗打得正激烈之时,我奉命赶到界首红一军团司令部接受红一军团的防务。*向我交代了任务和敌军的情况后,我问*,我们是否仍照红一军团这样在湘江北岸布防?*说不行,要过江在南岸构筑防御阵地,阻止桂敌侧击,以掩护主力和中央直属纵队通过湘江。待张宗逊同志率第四师来到界首,我们就按*的吩咐在湘江南岸靠近山麓布防,与桂系部队打了一场恶仗。”
红四师遵照*的命令,立即命令先遣部队红十团连夜赶到界首以南地域,依托起伏的丘陵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沿桂黄公路北犯的桂军。
*见黄克诚消逝在雨夜中,立即命令刚抢占界首还未来得及喘口气的红四团连夜全速赶往脚山。
铁流涌进 六(3)
寒风,冷雨,素以飞行军擅长的红四团硬是顶着寒风冷雨,一夜的急行军,黎明时赶到了脚山。
红四团的这次强行军,耿飚将军终身难忘:
“我们连晚饭都来不及吃,顺湘江旁的公路向北奔跑……我们赶到脚山时,天刚蒙蒙亮。陈光师长正焦急地等待在公路上,远远地向我们挥手示意,不等我们到达面前,就跑步引导着,带我们进入公路两侧的阵地。我便命令三营向左,由李英华同志指挥;二营向右,由杨成武同志率领;一营跟我在一起,摆在公路转弯处迎面的山坡上,布置成一个凹形的防御阵地。”
*也随后连夜赶至脚山。
军团司令部尚未安置好,*顾不上抹去脸上的寒霜,便心急火燎地冒着霜露做起了他每次临战前必做的功课,召集陈光、刘亚楼、耿飚、钟学高、朱水秋等师团长,在李棠萼的引领下,爬上山岭,视察地形。
脚山又称脚山铺,位于全州西南、湘江西岸,距全州县城十四公里。
脚山耸立着一群横亘东西的小山岭,最高的山峰黄帝岭(又称虞帝岭,后因秦始皇南巡驻跸于此,故名),海拔不足300米。
脚山从东至西依次为米花山、美女梳头岭、怀中抱子岭、先锋岭、
皇帝岭和西瓜双抱岭,诸峰呈凹字形排列着。
山岭后是一个形似天坑的盆地,盆地里居住着一个不足二十户的小村庄,由于自古以来扼制“官道”,多为土匪聚集抢劫之窝。
自北部全州黄沙河到南面桂林的公路(简称桂黄公路)从山岭间的凹处穿过脚山,正好与东西走向的山岭相交成十字形。
在公路的两侧,东西两面对峙着两列2公里多长的小山岭向南延伸,各有数个高矮不等的小山头。
山岭上长满了碗口粗的小松树。
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