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往,怎么还有人朝他头上集资?打开一看,头立刻有一股血向上涌。
信纸共有两张,一张是打印好的公函,编号为0189号。在“尊敬的”和“领导”中间,填写了一个“杜”字,内容是,“经群众举报,您在×月×日土葬了您的亲属,违反了县人大通过的《关于移风易俗在全县范围内严格实行火葬的规定》,请您务必于×月×日来我处接受处理。否则,我们将情况汇总上报,由此产生的后果自负”。语气中强硬而不失尊重,署名是“县殡葬改革稽查大队”,附有联系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的电话号码。
另一张是群众举报信的复印件,字迹歪歪扭扭的,内容如下:
举报信
我们强烈举报马寨在唐都市的大官杜四保,在×月×日土脏(葬)了他的父亲。我们的亲人不接受火脏(葬)要罚款,当了大官就可以消摇(逍遥)法外。我们咽不下这一口气,要求上级作出严肃处理。
###马寨村村民
×年×月×日
这是一张复印件,稽查大队在下边注明:“我队留有此件的原件”。
杜思宝看后,又胆怯,又生气。说什么接受处理,无非就是罚钱。自己埋葬父亲时,马寨村表现出了一派安静和祥和。谁知这只是表面现象,风平浪静的背后,有着波涛汹涌。对同一件事,如果处理得不公平时,当然会有人着急,但自己老家的人,差不多都是这么做的,并没有大官和草民的区别。从编号顺序看来,在外工作的人,出现此类问题的并不少。自己算不得树大招风,竟然让人算计,朝他的背后捅刀子,可见人心险恶。如果不回去接受处罚,看来不是闹着玩儿的,真的让他们捅了上去,虽不至于受到多大处分,通报一下,也是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情。
正在杜思宝纳闷的时候,孙二孬来找他。看到杜思宝脸色不好,孙二孬问,小宝,有啥不顺心的事儿?杜思宝就把那些东西从抽屉里拿出来扔给了他。
孙二孬皱着眉头看了一遍,气愤地说:“这八成是刘继先的祸害。他自己心中不平,胡啃乱咬。县里只是为了罚钱,罚到钱也没有他小子一分,你说他这么做,到底图个啥?你们这些当官的,最怕有人反映问题,见到这种信,肯定乖乖地交钱,悄悄地把事办了。这要是我们,才不理 这一套!小宝,咱光棍不出眼子钱,我给你办。”
汉子(2)
说完,扒拉出一个电话号码本,给我们县的民政局局长打电话。很容易就接通了,他们两个人称兄道弟地打了一阵哈哈后,局长问他,贵哥轻易不打电话,有何事情要办?孙二孬就把杜思宝的遭遇给局长说了。局长说,我这手下的人,都是这么处理问题的,并不是专门对杜局长的。请你转告杜局长,叫他放心,没有问题,不用再找任何人了,只当没有这回事儿。
后来,孙二孬对杜思宝说,这个局长够弟兄。他把那个稽查队长叫去,对队长说,杜思宝是市里管的干部,咱管不了。队长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局长的铁关系,这事情从此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孙二孬的大名孙丙贵,在马寨从来没有叫响过。可他在唐都市的建筑界,已经很有名气,官称“贵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孙丙贵的大名。他的小名,在唐都市,只有杜思宝等几个圈内人叫。唐都市的汽车配件市场、“在水一方”住宅小区等十几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是他开发的,事业越做越大。
孙二孬在县城起步的时候,确实蹲过一阵子监狱。说监狱也不准确,就是市检察院曾经“下过他的米”,把他投放在看守所里,让他喝过一段儿稀饭。
检察院这个部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司法制度健全了,才发挥出日益强大的作用的。在他们低迷的那些年里,人们不晓得有检察院的存在。有一个笑话说,一个育龄妇女孕检,径直进了检察院,说是找医生,看一看自己的胎位正不正。这个笑话,让在检察院工作的检察官们,好没面子。等检察院的反贪部门成立后,孙二孬成了最早领略检察院厉害的人。
那时候,孙二孬带领的建筑工程队,刚刚在我们县站稳了脚跟。他用孙丙豪给的钱,把妹妹孙丫丫的房子、工作安排好以后,自己开金矿发了一笔财,举家搬进了县城。人是不能闲着的,有了钱也要有活干,这人生才有意义。孙二孬通过长时间观察,看准了建筑业挺有市场,就组织了一批人,成立了一支建筑队,到处找米下锅揽活干。他的性格豪爽奔放,出手慷慨大方,再加上三斤不倒的酒量,善于交际应酬,做活认真细致,让他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终于在工商局注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