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支队绵延一百多公里的根据地里;当数西华山西北的妃子岭和诸葛庵一带最容易突破;此处看似山峦密布;易守难攻;实则因道路众多而防不胜防。一旦突破诸葛庵和妃子岭防线;我西华山根据地则朝不保夕。
主力团团长祁深奥对于陈秋石的判断不以为然;认为敌人此次冬季攻势;虽然剑锋所向是西华山;但未必就是西路突进;敌人有机械化优势;完全可以凭借马路沿大沙埂镇、莫檀仓向西华山挺进。
陈秋石考虑自己新来乍到;不便轻易否认祁深奥的分析;于是组织了第二次现地勘察;并通过情报机关对敌我兵力进行计算;最后;陈秋石把主防御方向确定在西线;拟定方案;在湘红甸和诸葛庵之间;虚设两道防线;以各县游击大队和民兵布防;其战斗原则是吸引敌人进攻并将其牵制;同时以主力潜伏东河口、西河口附近;准备围歼增援之敌。
这个方案报到司令部;韩子君有点踌躇。韩子君说;如果实施围点打援;把鬼子引到东、西河口;就意味着我西华山根据地老百姓要大量撤出;部队要大规模投入。倘若和日军形成僵持;则我军消耗太大;而友军则无所事事。
陈秋石说;在东、西河口设防;正是把战火引向国军。东、西河口是我军地盘;我们在此摆开决战架式;国军无话可说。如果我们破釜沉舟;顶住了;付出牺牲;乃是抗战必要之牺牲。如果我们顶不住;则国军西黄集据点腹背受敌。所以说;战斗一旦打响;国军想坐山观虎斗也不可能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他必然要来灭火。
韩子君说;这个方案是不是太大胆了;是不是把仗打得太大了?
陈秋石知道;韩子君没有打过大仗;尤其是全部出动;四处出击;他怕把部队分开了他扒拉不过来;但这恰好是陈秋石的强项。一旦进入战斗;敌人在哪;我方在哪;何时何地;机动转移;全在他的心里装着。陈秋石说;韩司令;你是我的老上级;如果你信得过我;部队就由我来调度;成败得失;全由我来负责。
韩子君脸皮一紧;似乎有点不高兴;看着地图半天才说;秋石同志这话见外了;我们也是老战友了;我还信不过你?你们来到江淮;新四军首长找我谈话的时候就明确说过;我抓部队全面建设;作战的事情可以放手让你指挥。至于责任嘛;我是司令员;我对一切负责。
这以后就名正言顺了;在作战指挥上;陈秋石乾纲独断;说一不二。其他的事情陈秋石基本上不过问。
陈秋石不仅勘察地形;亲自绘制地形图;对于敌情和我情的研究也与众不同;细腻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敌情方面;主要是研究日军战术特点、兵器操作技术程度、行军能力、后勤补给情况等等;就连日军的吃喝拉撒饮食习惯也在他的分析之列;这就给淮上州内的情报组织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因为过去的情报工作仅限于敌人的态势、重点目标、大的行动;对这些微观的东西往往忽略。现在陈秋石要这要那;既要文字;也要数据;搞得情报站措手不及。韩子君说;按陈副司令的要求办;陈副司令要的东西;都是与战斗生死攸关的;谁也不能敷衍塞责。
回大别山的时候;干部团一路上轻装轻掉了很多东西;但是陈秋石的两个箱子却始终没有轻掉。
现在;这两个箱子派上了用场;一个箱子里装的是当年他在百泉整理的战例副本;他打算等情况熟悉了、战局稳定了;油印下发给淮上支队团一级军事指挥员;作为战术教材。还有一个箱子;除了军事教科书;还有几本诸如《日军陆军编制情况》《日军班排火力配置和战术特点》《日军单兵技术分析》等等;要发到连一级指挥员。眼下这项工作还没有顾上开展;陈秋石就把它交给冯知良;让他带在身边;随时备用。祁深奥和刘汉民等人都看过这个小册子;这才有了敌我力量对比的概念。
有了基本的估价;陈秋石在用兵方面就很谨慎;一方面强调各部加紧训练;并提出要求;要把日军的战术技术吃透;以夷制夷;一方面在谋局布阵上;强调以强胜弱;以十当一;这同过去的方针完全是背道而驰;因为过去强调的是以弱胜强;以一当十。
十
陈秋石带着一干人等看了三天地形和部队;发表了一些讲话;就引起了一些议论。有一次登山休息;主力团团长祁深奥对刘汉民等人嘀咕说;怎么回事?说是给我们派了个战术专家;我看派了个草包;这也怕那也怕;一天到晚打算盘算账;胜利难道在算盘里面?
冯知良是跟着干部团过来的;是陈秋石点名过来的参谋;其实也是他的助手;对陈秋石比较了解;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