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页)
“花了多少钱建的?”
“土建加上装修、买设备,听说花了6000多万,具体的数字我也不太清楚,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到任。”
“有多少个房间?”
“300多间客房,还有五六个大教室,现在全省的干部培训,主要是用这栋楼。”
王一鸣点了一下头,说:“这个规模,比得上一家大型宾馆了,才用了五六年就要拆了,你说可惜不可惜啊?”
老梁尴尬地笑了笑说:“是可惜,是可惜,但不拆除它,人家开发商不要啊!这片地方,到了开发商手里,还要重新规划,这栋楼占的地方,他们能开发出几栋高层住宅楼,这里是黄金宝地啊,交通方便,又是市中心,自然价钱卖得不会少了。”
王一鸣看老梁对搬迁的事情这么积极,虽然他刚刚接触这个事情,但从这些蛛丝马迹中,他也猜出了一点问题。
这片土地是块大肥肉,现在这样位于主城区的土地,少说一亩地,也能值个500万。看这个规模,这一片地方,少说也有个七八十亩的样子。
第六章(71)
王一鸣于是问:“党校这个地方,有多大?”
“86亩。”
王一鸣在心里思忖了一下,光是土地拍卖一项,就值四个多亿,这是一笔多么诱人的财富啊!这一拆一建,加上新校区的建设,和原址的房地产开发,光土建工程一项,说不定就要七八个亿,这能让多少人发大财啊!工程工程,为什么领导干部那么爱插手工程,就是因为里面有巨大的利益存在,一辈子碰上一件大工程,自己说了算,按5%的回扣,就是不得了的数字。
当然,王一鸣知道,真正的大鱼是轻易不会浮出水面的,像梁跃进这个级别的人,根本就上不了什么台面,别看他在台前幕后跳来跳去,忙得不能行,其实他就是个跑腿的,被别人当枪使,赚点辛苦钱。真正发大财的,是那些站在后面,不显山不露水的,真正决定一切的权势人物。
这样的人物,或许是周广生,或许是刘放明,更有可能是当今西江省委的一把手杨春风。
想到这里,王一鸣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一下子清醒了过来,看来自己虽然是刚刚到西江到任,但这个党校搬迁的事项,一下子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矛盾,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洁身自好,都是个难题。
同流合污吧,这不符合王一鸣的个性,这么多年就没有被钱打倒,他也有发不义之财的机会,但王一鸣都自觉地放弃了。对于金钱,他没有太多的欲望,反而觉得太有钱了,并不一定是好事,尤其对有政治抱负的人,钱多了就是累赘。你看毛主席、周总理,个个都是视金钱如粪土,毛主席一辈子不摸钱,周总理死的时候,在国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人家多有人格魅力,活得多坦然。你看现在的贪官,活得多龌龊。有的人贪污了,整天提心吊胆,钱多了,放在家里怕小偷,放在银行怕查处,只能挖坑埋在院子里。有的贪官被查处后,交代了藏钱的地方,什么水池里、院子里、卫生间的隔层里,什么地方稀奇,就放什么地方,反正是不敢吃、不敢花,怕人家怀疑,故意穿最差的衣服,迷惑别人,结果东窗事发,自己进了监狱,钱都被国家没收,一分钱也没来得及享受,何苦呢!
不同流合污吧,自己在这个位子上,就耽误了人家发大财,人家也对你不放心,不知不觉地,就成了孤家寡人。现在有的时候,是清官难当,贪官倒好做。反正大家都贪,你捞我也捞,谁也不说谁,配合默契。大家还官官相护、互相包庇,共同对付敢于举报的群众,利用国家机器,反正自己没被抓起来,就是大人物,就可以发号施令,打击报复,都可以用冠冕堂皇的手段,达到自己不为人知的目的。
但一群贪官里突然出了一个清官,那大家就不自在了,你在圈子里,知道所有的游戏规则,哪天你一冲动,他们就得全完蛋,你这个不同流合污的人,实在是比那些群众威胁性更大,因为你了解内情,又可以动用国家机器,有你在,就没有大家的太平日子,你就会成了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生活在一个贪官成堆的官场,最危险的不是那些贪官,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抓都抓不完,哪一个出事,全是他运气不好,自己撞到枪口上了,再说了,他们也都有心理准备。
最危险的倒是那些清官,他们自以为自己办的事情都是清清白白、天衣无缝,没有任何污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却不知道,你已经成了另类,遭到了大家的嫉恨,他们会想方设法,给你设套子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