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页)
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就当家里摆了块木头好了,这么一想,这桩婚事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胡家正忙着办喜事的时候,沪上战争终于打响了。
这一支**军以军校教官和学生为骨干,吸纳了一些进步的小军阀,向盘踞在上海花天酒地的张志炎发起了进攻。
戴国瑛很有自己的一套治军手段,身为军校校长,他向来注意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权威,成日向学生们强调**的人生观、军人的忠诚和武德,要他们意志坚定地跟着他去成就事业和理想,并强调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死是军人的本分。
戴国瑛时刻向学生们灌输这些信条,使得许多年轻的学生从那时起就养成了对他绝对服从的意识。他恩威并施,对这些学生也竭力拉拢,每周都抽空找学生面谈,尤其是沈绍隽这个甫一入学就极引他注意的优秀学生,或如师长般的循循善诱,或如长者般嘘寒问暖,即使公务繁忙也不间断,这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使是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沈绍隽也被戴国瑛所折服,生成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立志为他效劳,这正是戴国瑛殚精竭虑积累自己的军事班底,感召人心的高明之处。
沈绍隽早年所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自幼喜好读史,大学学的也是历史专业,虽是个**者,但儒家的lun理对他的影响至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入他的骨髓。
君臣之道、士为知己者死、杀身成仁这套儒家lun理与戴国瑛的说教十分合拍,再加上戴国瑛正值壮年,是个枪林弹雨里过来的职业军人,一身戎装总是一丝不苟,显得精神矍铄,精明强干,那沉着严肃的标准军人样子看上去和沈绍隽之前所见的那些懒散恶劣的兵痞完全不同,让他很为他的威仪折服,自此对戴国瑛崇敬有加,成了他忠心耿耿的坚定拥护者。
而沈绍隽今后的带兵模式与严肃认真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教于戴国瑛。
在戴国瑛军人不怕死的精神感召下,军校校军于黎明拂晓发起了进攻,仅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由十名军官和百名士兵组成的敢死队就攻进了城内。
正醉卧温柔乡中的张志炎仓皇地从女人身上爬起来,连滚带爬地在亲兵的护送下奔逃,麾下宝山陈招率部增援,被校军与联军击溃,并乘胜追击,一举攻占宝山。
**军分为三部分别向南、北、西三个方向扩张战果,张志炎部的高级将领见大势已去,遂脱离部队,从海路逃跑。
而在追击张志炎的战斗中,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一团第一营第三连任中尉排长的沈绍隽,手持机枪悍勇深入敌中,竟然在纷乱中打中了张志炎的膝盖,直接导致了他被**军生擒,成为了军官生中的典范。
虽说第一期训练出来的军官生十有八九要被直送上前线战场,可是沈绍隽作为戴国瑛最看重的门生,以他的学历完全可以去做政工干部,这些在政治部门中耍笔杆子的干部们足不出户,却常常能获得坐火箭般的破格提拔,很快就能飞上高枝挂上指导员、主任的高阶头衔,而在战场上拼杀的小排长们,出生入死却不容易得到如此迅速的蹿升。
对于沈绍隽,戴国瑛的心情是十分矛盾的,出于惜才爱才的考虑,他并不希望沈绍隽上前线,对他来说,沈绍隽是凤毛麟角的宝贝,到战场当个小排长,可是随时会有生命之虞的,这些军校生对戴国瑛来说固然个个都是极宝贵的财富,但是像沈绍隽这样优秀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战场上刀枪不长眼,谁都难以预料会发生什么意外。
但是沈绍隽的决心很坚决,既然当初决意投笔从戎,继续耍笔杆子显然有违他的初衷,而且搞政治得善于鼓动宣传,这不是他的强项,更不是他的兴趣,他情愿下战斗部队,真刀真枪打仗更显英雄本色。
这个嗜读古书典籍的文弱书生,骨子里却透着尚武好斗的古风,他更向往做一名金戈铁马纵横疆场的武士,在战场中浴火重生,完成一个真正军人的涅槃。
在他人生中的第一战中,他一战成名,因功升机枪连上尉连长,这位书生军官成为**军里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
张志炎被打败后,**军士气大振,一方面继续加强军校的教育,另一方面乘胜追击,剿灭了江浙一带的几个小军阀,稳固了在上海的地盘。
就在**军情势一片大好的时刻,噩耗传来,卢林病危,乔霏立刻放下一切,和两个哥哥星夜赶回上海。
待赶至卢公馆时,整座大宅里都笼罩着悲伤而压抑的气氛。
“贝贝,你总算回来了。”乔星诃坐在楼下的客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