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第2/4 页)
于是有了大量的重构香江历史的“怀旧”之作。
1984年,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江进入了为期12年的回归过渡期。这一过渡不仅是政治社会形态的过渡更促发了港人对于自我文化身份的探究。不少本土作家则直接以此为节点构建了多元而丰厚的“旧香江”版图,企图由历史的脉络寻找“家城”的文化、政治归属。
而城市、历史、后殖民论述等多重元素的相互交迭与碰撞也为此类文学作品造就了微妙且独特的文本气质。
不过,只从回归之后,香江的节奏重新加快。
现代化大城市的节奏注定了与传统经典像悖,这时期出现了‘快餐文学’,一堆的杂志、报刊渐渐取代了真正的文学。
真正的大作家大都生活在小城镇!
王小波、余华、莫言、贾平凹…
就算汪朔,人家生活的时代也是八十年代的京城…
所以,陈桑桑说了什么文人齐聚的酒会,许辉差点笑了出来,香江哪来的纯粹文人?
香江的文人跟电影人之间的关系往往联系都很紧密。
电影的传播比较起文学的传播速度总会快那么一步,毕竟那是视觉的直观享受。
所以,电影人的聚会中间出现文人可以理解!
……
“不用折腾了,就那件白色的礼服就可以!”
许辉坐在迪奥旗舰店的贵宾间,有点无奈的看着佟丽丫一遍又一遍的试装。
这都两小时了,就算是做最爱的进出运动,他都会不耐烦,看了看两小时的换装表演,许辉现在只想赶紧离开…
“不行,我可不能丢脸!”
丫丫脸上满是兴奋,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可是迪奥礼服专卖!
这里很多礼服,丫丫只是听说过,根本没有亲眼见过。
如果不是许辉,她可没机会是穿这么多好看的礼服!
炮辉作为迪奥亚洲区形象大使,带人试装这种事,一句话就能搞定…
看着丫丫写满‘我还要’的脸,许辉不说话了,低头继续玩手机,搜索‘如何劝一个已经陷入癫狂的女伴离开女装店?’
答案五花八门,点赞最高的是‘你不能叫醒一个熟睡的人,除非是快递…’
妈蛋,这都是什么玩意?
“酒会五点开始,现在已经四点半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许辉不得不出言提醒。
这期间他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三块松糕…
“啊!这么快,那你觉得这身怎么样?”
“…全世界你最美!”
真不是许辉敷衍,这身紫色鱼尾裙却是很衬丫丫。
配上粉色的钻石项链,更为她添加了女人的成熟感。
“行吧,我们走!”
丫丫对这身也很满意,对着镜子看了半天,施施然离开了贵宾间…
……
半岛酒店,大厅站着很多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男人,他们端着酒杯互相聊着近况。
注意看的话,这些都是大众很熟悉的面孔。
陈嘉上、马初成、王景、陈可欣、文镌…
往来的记者也有很多,不过能进入酒会内部的记者基本上都是些知名人士,至少得是正规版报的记者。
询问的问题也都是关于电影还有政治,基本上没有不开眼提到八卦的人。
都是混社会的,总要讲究点规矩!
“倪镇来了…”
有人小声讨论。
“来不就来了呗!”
倪镇又不是什么知名人物,除了他老婆还有老爹,基本上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倪框也来了!”
“真的吗?倪老也来了,那真要去拜见一下!”
倪框的身份可了不得,别看许辉可以不在乎,可以肆意讽刺,可他在香江那是实打实的文坛泰斗!
倪框是最多产、多样化的作家,他自称“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
作品多到不计其数,《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他还写过武侠小说,《六指琴魔》,也当过编剧…
总之,是个活着的传奇!
不过,他如今已经七十五岁高寿了,怎么会来参加今年的酒会?
“倪老,您也来了,怎么不让我们派车去接您?”
最先迎出去的是东道主杨守成。
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