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页)
人别扭…
“这怎么这么多人排队?我们还能买到票吗?”
又过了十分钟,石头看了看前方的队列,至少还有一百多人,不禁有点急了。
“没事,这么多人排队,到时候肯定会加映!”
黑人哥们很笃定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右侧的售票窗口,问道:“那边好像也是你们中国导演的一部暗影,叫…”
“…日照重庆!”
“对,是叫这个名字,为什么那边没有人排队呢?”
“…”
尼玛,这个问题问的真好,我竟无言以对!
……
《黄飞鸿》放映的同一时间。
电影宫左侧的中型放映厅,《日照重庆》即将放映。
王晓帅感到一种莫大的屈辱。
凭什么,凭什么许辉的电影可以在卢米埃尔2000人大厅放映,而他的电影只能德彪西大厅放映?
这是对他王晓帅的侮辱!
这是对《日照重庆》的侮辱!
他许辉何德何能?
之前参加过戛纳电影节吗?
我,王晓帅,打钱…呸!
我,王晓帅,99就凭着《扁担姑娘》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我是戛纳的嫡系了。
居然这么对我!
“别生气了,看电影吧!”
贾章柯一直坐在王晓帅旁边,他当然知道老伙计的想法。
他也有点搞不懂,按说戛纳不应该这么对待他们这帮中国导演。
我们冒着被国人误解,被电影局禁拍的风险为你们这些欧洲人带来了你们喜欢的电影,为什么不尊重我们?
电影放映,电影结束…
好吧,还是说两句吧。
《日照重庆》这部电影,半典型的王晓帅,之所以说是半典型,因为他的主题是父子。
王晓帅很少拍这种题材的电影。
说的是一段失败婚姻,牵扯出一段讲述中的青春。
借助于两代人和两座城市,完成一种所谓的寻找与回归。
主人公弥补缺憾,在闭合处重回另一种圆满,心愿已满、疙瘩消除一个常见的艺术片主题。
一部好的艺术片并不意味着卖钱,但一部不好的艺术片肯定是卖不了钱。
王晓帅可能忽略了一个情况,艺术片不是靠文艺腔堆积打造的,文绉绉的冗长对白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比一下其他少年杀人事件题材的影片里,大师级别的导演一般会选择上升到一个高度,进入一个大的环境,由家庭、学校到社会,由内部到外部,一起并进,最后爆发。
可王晓帅的《日照重庆》选择打散了一切,玩起了拖沓的倒带插叙,想个人化但不见个人的影子,当真是打肿脸来充胖子。
不痛不痒,不上不下,视角尚佳,节奏乏力。
王晓帅自己说过‘金基德也没市场,北野武也没市场,黑泽明也没市场!’
呵呵,你瞎啊!人拍的电影跟你一个档次么?人家是大师,你是啥?
一会说拿奖比拿千万票房难来标榜自己,一会又说没票房是自己超前,一会又说自己从未放弃过市场…
哎,什么都想要,结果就什么都拿不到!
范兵兵坐在第一排剧组所在的位置,电影结束,她扭头看了看身后,观众们的表情很沉默。
仅仅只有零星几个讨论声,还在说着跟电影无关的事情…
走出放映厅,她看到国内里的媒体似乎在讨论什么,于是她走了过去,笑着问道:“你们觉得这电影怎么样?”
“呃,比想象中好一点吧…”
第四十五章 这是商业电影的时代!
噗!
什么叫‘还不错…比想象中好点?’
你们想象中,《日照重庆》是有多差?
或者说,你们就没有别的夸奖的话了吗?
“那只能证明,大家对我的信心还不如我对自己的信心强。”
王晓帅也从电影宫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笑意。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我觉得中国80年代后出生的人,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回顾过去,对过去进行思考。对他们来说,这种思考也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不要梦想,也不要希望,要的只是现实中的价值。所以,我这部电影主要就是想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思考,究竟是谁把他们变成了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