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我问已经是65岁的詹婆婆,张勇当时向你借钱,你问没问他做什么生意?詹婆婆说:“好像问了,记不太清了。对了,张勇说要做什么游戏机生意,我也不懂,就把钱借给他了。”
我又问:“那你问没问张勇,你爸妈知道吗?”
詹婆婆说:“没有问,问他们干吗?我知道张勇不会乱来。再说我们两家关系很好,他们家有时月末钱不够,也经常向我借。这件事很多年后,他爸妈才知道。”
“那你没想过张勇做生意失败,还不上你的钱?”我又问。
爽快的詹婆婆哈哈大笑地说:“没想过。”接着又说:“还不上,就还不上吧!”
后面这句话,我估计是现在的詹婆婆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前面那句“没想过”倒可能是詹婆婆20多年前的直觉。詹婆婆是退休后才做烤鹅生意的,她退休前也是小学老师。可能这个阅孩无数的詹婆婆,真是很早就看出张勇的出类拔萃。否则,一个21岁的人在她那儿怎么就有那么大的信用?
我跟詹婆婆说:“你这800元,差点让张勇成为简阳赌场老板。”
两次“流产”的生意
张勇没能进入博采行业,要感谢一伙四川骗子。
那时还没有100元面额的人民币,5000元好厚一摞。张勇用一个铝饭盒把钱密密实实地装好。那个借给他600元的同学,为了保护张勇的5000元钱,也为了参与创办简阳第一间赌场的伟业,跟着张勇一起坐上了去成都的长途汽车。
车开开停停,一路客上客下。其间,上来一位藏族同胞。这位藏民不经意地露出腕上一块金表,引起周围旅客的惊奇和欣赏。那个年代金表是很少见的东西,旅客中有人说,他知道这个藏民来自的那个地区。那里家家都养了很多牛和羊,很有钱。于是有人问:这块表值多少钱?有人说
序 我写海底捞(4)
2000,有的说3000。这时藏民开口了:“这块表2400元买的,我太太在成都住院,我走得急,钱没带够。如果谁能给我1200,我就把表卖了。”
于是,很多人开始同藏民讨价还价,憨厚的藏民死活不让价。
世界上什么人容易上当?
想占便宜的人。
世界上什么人容易亏钱?
想发财又有钱的人。
此时,那辆车上的张勇,这两样全占了!经常读书看报的张勇知道黄金值钱,他同“风险投资”伙伴商量一下,那么大块金表如果是真的,价值肯定超过1200!
“风险投资家”急于想在“领袖”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把金表要过来看看,竟然还用牙咬了咬,惹得藏民大怒,一把抢过来,差点要打张勇的同学。
“风险投资家”跟张勇说:“这真是真的。”
于是,张勇做了他人生第一次商业决策,用1200元把金表买了。由于拿钱需要打开饭盒,他们在那么多乘客面前露了富。把表拿到手后的张勇,突然感到全车人好像都是强盗,他和同伴不约而同地决定立即下车。可是当汽车绝尘而去的一瞬间,两人几乎同时明白了,他们中招了!
金表当然是假的。张勇二人从成都的表店里出来,拿着只装着3800元钱的饭盒和一块假金表,坐在路边发呆。怎么还有脸去见那个认为自己能成大事的福建人?
进军博彩业的商业计划就眼巴巴地放弃了。
20多年后,张勇回忆此事时跟我说:“黄老师,如果我当时真拿3800元钱去见福建人,估计他也能把扑克机卖给我。”可是,当时初出茅庐的张勇根本就没有想过,一台报价6000的机器还能卖3800!
偷钱给张勇的那位“风险投资家”,表现得非常职业。他对自己硬充黄金专家悔恨不已,并爽快地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他说:“那600元我不要了。”
但张勇丝毫没有领情,20年后,谈起那位“风险投资家”的同学,张勇依然耿耿于怀,他说“那个家伙就好不懂装懂”。
张勇做大事的梦想还没来得及做,觉就醒了!21岁的张勇沮丧到了极点。这是张勇从商的第一课,从此他知道了,别想占便宜!
回到简阳,张勇受骗的消息很快在同学中传开了。同学们聚在一起时,发现这位“领袖”话少了。一次在公园闲逛,他们看到三个中年人用扑克牌在骗人。张勇爆发了,不由分说打了那个为首的人。这就是张勇唯一一次动手打架的经历。
年轻人最大的本钱就是复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