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页)
。一路走来小心翼翼的他们养成了随时找掩护的好习惯。而让他们感到安全的掩体总是在曾经走过的路上!
尖兵斯特拉奈特咬牙切齿的忍者疼痛,在战友的搀扶下退了回去。几名步枪手对着两点钟方向用榴弹筒打了一个急速射。十余发榴弹的密集爆炸顿时把刚才苏毛子的迫击炮堵了回去!也把苏军潜伏的地方整的烟雾缭绕,暂时让他们失去了捕捉目标的机会。
顺着来路回去的穆勒小队很快就听到了那一片居民小区被炮兵兄弟们狂轰滥炸的声音。振奋的心情又回到了他们的心中,背后有如此强大的支援他们觉得很牢靠。
穆勒很快就把这个地区防线从伏尔加河泅渡过来的苏军小股部队的消息报告上去。德军坦克和自行120炮车随即赶来。大批步兵紧随着他们,这里立足未稳的苏毛子们不得不面对要么被赶下河去要么去见马克思的局面。
苏联人又一次找到了横渡伏尔加河新方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陆航大队那里去了。作为被指派封锁河面的主要力量,他们这几天的战斗完成的很好。以至于苏军下决心把大量的高炮集中到这里来了,就是今天一门从河对岸运过来的高炮结果了穆勒的狙击手。很快这门炮就被重点打击掉了,时时刻刻都准备攻击地面防空火力的德国空军就听不得苏军高炮的叫嚣声音。所以只要苏军防空炮一露头就会立刻遭到重点打击。
斯大林格勒的绝大部分现在已经落入德军手里,关于那一个举世闻名的拖拉机厂的战斗结束的很快。德军一支装甲部队和步兵混搭的攻击战斗群在一天之内就成功的攻克了这里。在后世前院打仗后院生产坦克的英雄工厂到了现在的德军手中简直不堪一击。
第四节:完成占领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有很大一部分是军工厂的功能。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整套建于美国,再拆运至苏联的,约有80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了所有设备,并由美国人及德国人在苏联加以组装。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每年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个工厂里面有很多德国的设备,是原来两国蜜月期的时候,苏德合作的产物。这个厂的产能很强大,只要把这里完整的改造一下就能够变成生产苏式坦克的理想地点。
白起的计划里面这个工厂是有一席之地的。因此德军在进攻的时候尽量小心翼翼的,生怕不小心把战火殃及到这个算是比较新的工厂上面。这里的工人自发组织了起来。他们拿起武器就是战士,放下武器就是工人。德军不得不用大规模非杀伤性武器---次声波炸弹进行了覆盖攻击。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攻击机把这种炸弹洒遍了整个工厂!高强度的次声波破坏了工厂守卫者的神经体系,他们耳目震颤,双手发抖,两条腿就像是得了软骨病一样的再也不能支撑身体跑步跳跃了!
因为德军是夜间进行的突然袭击。石墨炸弹把工厂的机电设备都毁坏了,电力瘫痪。整个工厂所有的电灯都不能点亮,工人们不得不在防御工事旁边点起大火借此照明。奈何这一点点的光亮怎么能够起到作用呢?黑暗的环境妨碍了防守者进行战斗,这对于德军的突击部队来说却不是障碍。他们全副武装加上夜视仪手持微声武器,很快就突进到了工厂的核心区域。他们手中的冲锋枪发射的都是亚音速子弹,枪口根本没有半点火焰,在爆炸声此起彼伏的战斗中根本不能辨识。本来就已经是软脚蟹的苏军遇到德军之中的精锐结果自然是一边倒!
这样的战斗充斥着整个斯大林格勒的战场,德军的技战术优势极大的弥补了他们人数的不足。因为机动能力强大无匹,德军能很快速的出现在战场上任何一点。这就导致了苏军面对的敌人永远是流动的,是不确定的。德军实际上是把运动战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是以运动战来进行攻坚,是在运动中打击敌人。
整个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战斗虽然进展很顺利,但是诸如拖拉机工厂之类需要认真对待的目标也极大的拖延了德军的进攻速度。战役很快因此从闪电战变成了攻坚战。德军兵力不足的窘状很快便凸显出来。曼陀菲尔和贝克这一周多来的工作很出色,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是很疲惫了。他们各自指挥近6万人的部队一直艰苦鏖战。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很轻微,还远未达到需要休整的地步。德国空军的及时跟进也是着只有12万人的精锐部队得以势如破竹的原因之一。
国防军陆军航空队的直升机在斯大林格勒战区作战的数量已经有3000架之多,这样的兵力甚至超过了陆航作战力量的二分之一。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像是关键的红斯洛博达渡口等这样的目标才一直被德军控制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