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 页)
,要不然的话,小小年纪喝出个酒精肝估计问题不大。
如此一来,高怀远很快便和县乡里面的一些乡绅富户们混熟了起来,而这些人以前虽然听说过高怀远,但是这一见面,看到高怀远气度不凡,谈吐也相当平易近人,便赢得了这帮人的不少好感。
高怀远也正式踏上了他的仕途,开始在大冶县混的风生水起了起来。
自从高怀远年后回到大冶县之后,便忙了个四脚朝天,他一边要应付衙门的公事,处心积虑的想要在大冶县做一番事业,逐渐使大冶县地方百姓形成好武之风,抽选弓手加以训练,增加大冶县的常备武力。
另一边还要时不时的关心一下自己私人的产业的发展,调度人力物力,支持黄真到两浙一带发展,待他走马上任的时候,派出心腹人员,将卧虎庄囤积的一批新货给送至了鄂州,交给了黄真。
而黄真那边也准备妥当,将手头事情交待给了手下,并且在临走的时候,以高怀远的名义,给鄂州知府这边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每人打点了一份厚礼,并将这些可能会影响到高怀远的官员,拟出了一份详细的名单,将他们的性情以及个人喜好,都罗列出来,派人送给了高怀远,使高怀远对上风这些官员们有所了解,这才雇了两条大江舟,装载了各种货物,朝绍兴而去。
待到高怀远忙过了黄真的事情之后,这才将大部分精力开始转向了公事上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了县尉,他就没打算碌碌无为混日子,所以第一步便解决了困扰大冶县上下的这股恶徒,打开了他为官的局面。
侦破这个重案之后,高怀远很快还受到了鄂州知府的口头嘉奖,对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破获这样的大案,表示嘉勉,高怀远也通过此事,进入了鄂州官场人们的视野之中。
首先高怀远在大冶县各乡抽选出了五十名精壮乡丁,重新组建起了大冶县弓手队,并以郭亮为弓手队队正,将他们集中安置在了县城中的老营之中,亲自对这些弓手进行操训。
这次通过他亲自审核抽选的乡丁,整体素质比起前一批弓手要强出不少,即便比起高怀远第一次带队出征的时候,抽调的乡勇,素质也要高出不少!虽然一些人不太愿意入役,但是迫于县衙命令,不得不老老实实入了弓手队,当了弓手。
铁马金戈 第167章 圈钱
宋代弓手顾名思义,就是弓箭手的意思,其实也是宋代兵制之中的一种兵役,虽然两宋之中,正规军多以募兵为主,但是对于地方武装来说,还是要靠着当地官府自行解决,弓手也是各地地方官府所控制的地方性武装,但是和正规军不同的是,宋代朝廷惧怕地方官拥兵自重,兵制上实施强干弱枝的策略,各地官府的地方武装数量极其有限。
一般小县只能有二十名弓手,像大冶县这样的中等县,又地处于长江防线,守卫压力大,也只能拥有五十名常备武装,所以高怀远这个县尉,至多也只能拥有五十名弓手,这样的力量假如应付个一般的匪盗,还基本可以,但是假如真的遇上外敌犯境的话,这点兵根本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所以两宋的朝廷不用担心各地地方官员能翻出什么浪花来,虽然稳固了他们的统治,却大大削弱了地方上在战争来临之际所能起到的御敌的作用。
高怀远和纪先成都看清楚了这一点,假如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大宋一旦面临蒙古人入侵的时候,这些农民们即便有人组织,也绝非蒙古军的对手,即便拿去对付已经虚弱许多的金军,也根本上不了台面。
所以高怀远在组建起来弓手之后,并没有满足,一边每日亲自操练这些弓手之外,还找到了刘知县,再一次旧事重提,说起了以前他便想弄起来的弓箭社。
“刘大人,下官这次上任县尉一职之后,深感我县日常巡守力量之不足!假如县内乡村能有巡守之人的话,想必也不至于让那曹老三等人如此行为猖獗,肆意犯案杀人!更加上前年下官带队出征之时,所率乡勇虽然足有五百余人,却因缺少操练,仓促上阵,在遭遇敌军之时,几次都险些全军覆没,即便如此,五百乡勇不足一年之间,便损失殆尽,令人想起便为之扼腕!
想我大冶县地处长江之滨,金人时时犯境,虽未渡江侵入我县之地,却令人时时不安,假如我县能效仿初年边境之地,乡人联众自保,带弓而耕,佩剑而樵的话,令乡间百姓习武自保,何愁本县地界会不太平呢?
而且一旦有事的话,我们也随时可以召集乡勇进行自保,此举定可让我县从此无忧!所以下官这段时间一直在想,能否在各乡,效仿旧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