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日本。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耗费巨资,必须向英美两国大量借贷。日本因此急于向俄国索取赔款,但赔款索取不得,让日本民众十分气愤。日本反而从俄国那儿获得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南半部。
这场战争使日本在人员与财政上损失惨重,但因此在国际上获得尊敬。俄国绝非西方列强之中最强的,但它是最大的,而日本战胜俄国是一个非西方国家首次战胜一个西方国家。
译注:日本战胜俄国是产业革命后一个非西方国家首次战胜一个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前非西方国家打败西方国家并不稀奇。例如17世纪中叶郑成功把荷兰人逐出台湾。当时郑来自大明帝国,而荷兰本土是台湾那么大的小国。
日本现在达成了赶上列强并被列强认真看待的目标。不像几十年前所担心的,现在一点儿也没有被列强殖民的威胁,日本现在准备加入列强行列。日本已经拥有台湾,而现在它在满洲、萨哈林岛南部获得领土,并确立对朝鲜的支配权。诸如新西兰等西方边陲国家现在甚至开始担心被日本殖民。到此为止,日本已学会如何玩一个成为列强的游戏。
第五节 战争与政治(3)
日本随即建立对朝鲜的控制。1905年11月,朝鲜政府被“说服”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兵士占领王宫的事实,促使朝鲜政府做出此决定。伊藤博文本人出任朝鲜总监。朝鲜官员被日本国民所取代。朝鲜军队被解散,强迫接受日本的“保护”。西方世界不理会朝鲜人的抗议。1908年与1910年之间日军武装镇压1450起朝鲜人暴动的事,也被西方国家忽视。朝鲜人企图在1909年暗杀伊藤,但在1910年8月日本更进一步把朝鲜并吞,并未遭遇国际反对。
在日本,日俄战争的余波在某些方面与中日甲午战争类似。胜利本身是荣耀的,但政府因没获得俄国赔款的屈辱受到严厉批评。全国各地有民众示威,仅在东京就造成高达1000人死伤,而政府必须发布戒严令。桂太郎在1906年1月被迫辞职。
他被伊藤的党羽之一的朝廷贵族西园寺公望(1849~1940)所取代,后者也出任政友会主席。与后期的伊藤一样,西园寺也赞成政党政治。在他担任首相期间,日本政治进入另一个相当稳定的阶段。在某一阶段,较强硬路线的桂太郎甚至再度出任首相。超然的内阁与国会之间的关系没发生多少麻烦,政党政治人物感觉他们正获得缓慢但稳定的进展。
然而,特别在1908年中期至1911年中期桂太郎再度出任首相期间,某些事件标志着日本的民主仍有威权气味。
1910年发生“大逆事件”,数百名左翼人士涉嫌阴谋谋杀天皇受到审问,26人被秘密审判。对5名主嫌的证据似乎相当充分,但对其他人的证据则可疑。虽然如此,仍有24人被判死刑;其中12人获得减刑,剩下的12人在1911年1月被处死。
此后明治时代的最后10年,当局展开一系列对左翼活动的镇压。政党政治是一回事,社会主义是另一回事。如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社会主义似乎从未在日本生根,虽然我们可以说当局从未给社会主义机会。无论如何,社会主义者在日本必须保持极低姿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由于大逆事件,警视厅在1911年设立特别高等警察,这是恶名昭彰的“思想警察”。虽然民主可能在表面结构与制度上有所进展,但内部实质则不一定如此。这种双重性仅是一个长期传统的延续,真正民主的缺乏也是如此。
第六节 指导下的经济发展(1)
日本的经济发展是让西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该国现代化的另一项目。明治时代开始时,日本已经拥有若干主要的生产要素,而日本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并发展其他要素。日本拥有:
⊙大量的劳动人口
⊙受过教育的劳工
⊙大抵顺从的劳工
⊙农业人口多,可以把一大部分人口转移至工业部门
⊙民营部门(大多是商人)累积的资本
⊙商业手法的确立
⊙尽管自然资源缺乏,基本能源诸如木材、水并不缺乏,煤矿有一些,甚至也有铁(铁砂)
日本缺乏的是科技与企业家。
科技方面的缺陷,包括装备与专门技术,被相当迅速地弥补过来。这大多是以进口外国装备、雇用许多西方技术顾问及派遣日本人到海外学习等方式达成。日本没赶上工业革命,但另一方面却因晚发展工业而受益。日本可以利用其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