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神,胜过万语千言。一起抱着课本死啃着背不完的单词,一起趴着研究千奇百怪的题目,面红耳赤地争执,彼此相扶地进步。
同桌,可说是战友般的情谊。可是,在俞敏洪和红之间,似乎比战友间多了那么一点难以言明的感觉。
傍晚时分,每当俞敏洪走在回家的路上,总能看到在溪边洗衣的红。
待红快洗完衣服了,俞敏洪才走近去。红回头见是他,微微一笑,将衣服都收拾进盆里,在衣襟上擦擦手,同他一起在溪边的柳树下并肩坐着。
夕阳穿过柳枝,在地上留下点点光斑,随风轻轻晃动。红的脸上有些泛红,或许是夕阳映红了脸,或许是俞敏洪的眼神偷偷的一瞥,点燃了年少的羞涩。微风吹动溪水,泛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也在俞敏洪心里泛起了止不住的涟漪。年少时的情意如此单纯干净,只是并肩坐着望向远方,空气里带着莫名的清香,身边的世界也变得风朗月清起来。
不知何时起,红望着远方的神情里夹杂了一丝忧伤。红的父母离婚了,父亲离开了红的生活,母亲带着红过起忙碌的单亲家庭生活。俞敏洪有所耳闻,却不知如何开口安慰。
红开始变得孤独,她不再是从前那个爱哭爱笑的活泼的女孩子了。她变得日益沉默起来,仿佛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沉思,或者只是发呆。纵使在人群中,在人声喧闹里,她依然感觉彻骨的孤独。如同朱自清说的:“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惟有坐在俞敏洪的身边时,红会感觉温暖。俞敏洪有坚强的臂弯,虽然她不曾依靠过,但她知道这个沉稳的男孩可以让自己依靠。他虽然没有喋喋不休像亲戚一样安慰她,但她知道他的眼神里有怜惜。
红就像孩子般在俞敏洪的眼里找到力量,支撑她每日回家后面对母亲那依旧忙碌的身影和日渐黯淡的容颜。
期末考试近了,这一天,曹老师说要换座位,要将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红调到中间来。红低头摆弄着衣襟,轻轻但坚定地说:“我不换。”她舍不得离开这个座位,教室的角落里,让她感觉安全;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俞敏洪,让她感觉温暖。
曹老师也发现,红在同俞敏洪说话时,眼神里的戒备似乎便放松了许多。她趴在桌上,侧头听俞敏洪讲解题目时候的眼神,满是欣喜与期待。曹老师静静看着,心里微微叹息。
揭榜后,红成了班里惟一落榜的学生,直到第二年才考上当地的师专。看着一批批到学校里辞行的昔日同窗,红心中有一种酸楚与凄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着窗外的他们神采飞扬,彼此交流着接到通知书的喜悦,红只是在教室里看着熟悉的一桌一椅,听着老师熟悉的授课内容,而身边的同学已经物是人非了。
俞敏洪来了。他考上的是北京大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众人的焦点。红往外看,见在人群中,俞敏洪心不在焉地回应着大家的羡慕与夸奖,不时侧头往教室看看,眼神里有些焦急。直到人群散去,剩下俞敏洪一个人站在树荫下。他在等红下课。
当红走出教室,俞敏洪远远地看着她微笑,那微笑依然温暖,更多了自信与欢喜。但红望着前方的路,不敢与俞敏洪四目相接。
两个人在树荫下,微风将树叶吹出沙沙的声响,红只是模糊地记得自己叮嘱俞敏洪路上小心,保重身体,诸如此类。俞敏洪灿烂的笑容、清朗的声音在她心中回响,而她的思绪一团杂乱。俞敏洪尝试着承诺些什么,温柔地望着她,而她却只是胡乱将话扯开来。她不知自己在逃避什么,又或者只是不愿意相信他就要离开,消失在她的生活之外。
第二节 感情123:初恋时不懂爱情(3)
不了情:少年情多终成忆
俞敏洪走了以后,红觉得生活里少了许多色彩。原本心里那块满满的温暖的地方,空旷得像冬天雪后的田野。
红不曾落泪,似乎她所有的哭泣都还给了双亲。从父亲离开的那一天起,她便只是在想起父亲时心里发疼,掉下眼泪来。母亲仍然很忙碌,忙着家务,忙着工作。
红有时候觉得身边的人都是陌生的,他们的言笑都显得遥远。如果俞敏洪还在,他或许会从那群打闹不休的同学里退出来,走回座位坐下来,陪她说话。
他们也通信,但俞敏洪兴高采烈地描绘着北大的一切,总使红感觉俞敏洪离她越来越远。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总是找机会陪着她,处处照顾他的乡间大男孩。他仿佛一下子跃上了高枝,成了毛羽绚烂的凤凰;而她只能仰视着,在他的光芒里睁不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