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3/4 页)
,你们两个没给杜萍同志增加压力吧?”
周南这话虽然是笑着说的,但声音也带着几分严厉,机关里最近传的那几句流言,怎么可能瞒得住他,所以这话也有几分“警告”和“辟谣”的意思。
龚向阳心头一紧,赶紧笑道,“哪里有的事情,县府办本来就是给领导服务的周县长,其实你的想法我也猜出了几分。”
龚向阳主动岔开了话去。
“哦?你倒是说说看,我啥想法。”周南玩昧地笑了笑。
龚向阳笑着扫了一眼周南办公桌上的那本《树轮》,道,“杜主任,你的书我没有仔细看,但是也看过一些,隐约记得你这个故事大背景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宁山县,具体似乎是靠山村那一带的山里,是不是这样?而你小说里的那个女主角连翠,应该是咱们县里有名的女游击队长张翠花吧?”
杜萍恭谨一笑,“是的,龚县长,我是看了咱们的县志上关于董翠华的故事后才产生的灵感”
“这就结了周县长肯定是要打文化牌了,呵呵,肯定是的!”龚向阳哈哈笑着向周南望去,果然见周南也朗声笑了起来。
“你老龚果然老奸巨猾啊”周南笑着半开了一句玩笑,旋即又正色道,“两位,我最近又重读了一遍杜萍同志的小说,觉得这是咱们县里的一项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如果利用得好,我们这个文化战略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我看了看县志,宁山县是革命老区,老区人民曾经为整个北方地区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过重大贡献,先后有不少英雄先辈在我们这里战斗生活过,而全县也有不少这种战争遗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在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上做做文章?”
龚向阳点了点头,“我赞同周县长的话,这完全大有文章可做。”
邱刚也附和道,“完全可以做成一种宁山独有的文化品牌不过,这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到位的对外宣传,是一I页长期工程。“周南微微笑了起来,转头望向了杜萍,目光热切,让杜萍的脸色又有些发红,不敢直视周南的眼睛。
“其实文化战略就是一次深层次的挖掘和资源整合,基础性的工作我们政府出面来作,但是名义上得有文化界的名人站出来摇旗呐喊,这样才有声势,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杜萍同志是名作家,在国内文化界人脉充足,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嘛。我想县政府成立一个红色文化发展办公室,由杜萍同志出任主任,利用杜萍同志个人的影响力广泛邀请文学界和文化界的名人来咱们宁山做客考察”
“经费方面不是问题,我已经跟孙书记沟通过了,得到了孙书记的大力支持。明年,县财政会将这一块列入重要预算,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当前可以操作的一一我认为,不妨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局联合组织一次杜萍同志《树轮》作品研讨会先借着这个机会,把声势造出来再说!”
听到周南这样说,杜萍吃惊地猛然抬头来望着周南,眼眸里有几分莫名的光芒在闪烁着。
龚向阳瞥了杜萍一眼,点头笑道,“我看行。杜萍同志,这事儿由县里来操作,你本人只要配合就是了。”
“周县长,我请缨抓这项工作。”
周南望着龚向阳嘴角的笑容越来越浓烈,“嗯,好,老龚,你抓紧时间召集文化部门的人开个碰头会,看看怎么操作比较合适。杜萍同志,你也立即跟你那些作家朋友沟通沟通,尽量多请几个重量级的人物来。
(未完待续)
第334章 京城来贵客
在周南的安排下,副县长龚向阳主抓宁山县籍著名女作家杜萍作品《树轮》的研讨会,自然有县府办、县政府新闻办公室、县文联以及县委宣传部等几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而杜萍本人就是听任县里安排,配合着县里的指示去跟圈内的诸多文学名流接触,争取到时候多邀请一些重量级的人物过来,扩大影响力。wwW。
周南决定在国庆节之前办妥这件事情,争取在跟兰若举行婚礼前处理完,然后好离开宁山回海都参加婚礼。
龚向阳知道周南的心思,所以抓得就比较紧。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树轮》作品研讨会暨宁山革命老区文化座谈会筹备办公室,抽调备部门精兵强将专人办理。
带着县政府领导的“尚方宝剑”,县府办副主任杜萍暂时放下本职工作,带人去了省里和京里,亲自去邀请一些文学大腕。而龚向阳本人则跟县委宣传部的一个副部长出面,以官方的名义,试图邀请省作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