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厉鬼寻仇(1)(第1/3 页)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云南东北边陲额个小山村里,这个山村人口不多,总共十几户人家,由于那个年代这里公路不通,电路也不通,家家户户点煤油灯,基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一个比较封闭和贫穷的村庄。相传很久以前,由于躲避战乱和土匪,他们的祖先来到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开垦山地,慢慢形成了现在的山村。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地维持生计,能吃饱饭的则算得上是这里富裕的人家,而贫困的几乎可以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来形容。有的人家凭借会一点手艺多多少少还能补贴一些家用,譬如有的能编竹背篼,就编竹背篼卖钱。有的能砌石墙,也有人雇请。逢年过节若是能宰杀一头百余斤重的“过年肥猪”,那简直就是村里的土豪人家了,而那些没什么手艺的就只能靠几亩山地维持生活,若是遇上干旱导致庄稼收成不好,那就只能过上“今天隔壁借把盐,明天邻家借升米”的生活。
这里其中一户人徐姓人家,在村子里算是最穷的人家,男主人50多岁才找到一个老婆,老两口日子虽然过得很拮据,却还算有点晚来的福气,在55岁那年老两口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文,村里都唤他叫做小文子,小文子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深秋了,大山里的秋天已经很冷了,身上不裹个两三件麻布衣,都不敢出门,虽然天气比较寒冷,但是小文子的父母却也拿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没办法,他母亲把男人的一件麻布衣从身上拽下来,裹在那瘦小的婴儿身上,抱着他在破旧的茅草屋里烤柴火,村里乡亲们见徐老夫妇老年得子不容易,也是可怜孩子,于是东家送件旧毛衣,西家送片旧布匹,也有的乡亲送来几升玉米,有的舀碗面粉,有的送几斤土豆,在村子里左邻右舍东拼西筹的帮助下,这一家三口才熬过这个冬季。
开春以后,徐老头也比较勤恳,自己农活干完了,偶尔也给邻村的人干干农活,挣点钱补贴家用,虽不富裕,日子也还勉强过得走。
几年下来,小文子也是一个活泼乱跳的小屁孩了,一年四季披着他出生时候母亲给他裹上的那件麻布衣服,亮着屁股,露着小鸡鸡,光着脚丫子到处乱窜,有时候见人放猪放牛的时候,倒是很勤快,拽着牛尾巴骑在牛背上帮人放牛,追着猪满村子乱跑,勤快之后换来的是老父亲一顿毒打。小文子似乎一年四季不怕冷,人人见到他都说“小伙小伙就是有火的,不怕冷”。
在小文子9岁那年,他这个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结束了,那年春季,刚刚翻完春耕的土地,玉米的秧苗也种下地了,小文子的父母就是在这个春耕的季节里相继去世,母亲走在了前头,父亲在不行的时候把小文子托付给了他的亲侄儿,侄儿力盛,土地有几亩,每年粮食除了交公余粮外,马马虎虎也够吃,在徐老汉看来把小文子托付给他家已算是临终之前给小文子找了个好家庭了,徐老汉承诺自己的三亩土地让给侄儿,这一季的庄稼也给侄儿收,只求他把弟弟小文子养到18岁,到时候给他一亩半亩土地,够他糊口就行了,那天晚上徐老汉杵着拐杖,把村社的社长请到家里来帮忙做个见证,侄儿见他叔愿意把三亩土地让给他,还搭上一季庄稼,像是获得什么奇珍异宝一样,心里早就乐开花,三亩土地的粮食,那可是够他家养上两头肥猪了,于是挡着社长的面爽快的答应了,承诺好好抚养弟弟小文子。
父亲去世后,小文子就就被带到了堂哥家,头几天堂哥待他如同亲儿子一样,给了他一身旧衣服,稍稍吃了几顿饱饭,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推移,堂哥堂嫂子待他越来越冷淡了,哥哥嫂子把苦活,重活,累活都给他干,做不好或者动作慢了,还要挨上哥哥嫂子的几棍子,干完活儿回到家后有剩菜剩饭就给吃点剩菜剩饭,没饭了就没得吃了,有时候要是哥哥嫂子心情不好,可能要饿上两天了。还好生在农村,没饭吃至少还能吃点野菜野果什么的,也不至于饿死。
有一次小文子干完嫂子给他安排的活儿后,饿的实在不行了,就偷偷盛了半碗干饭,合着水就吃了,这被他那小他两岁的小侄儿看到了,给他妈妈说,小叔子在偷饭吃,嫂子扔了锄头,提着挑粪用的扁担,从菜园子的篱笆上一纵步就翻跳出来冲进家门,拉着小文子就是一顿狠揍,小文子疼痛难忍,只能哭着往外跑,嫂子依旧追着不放,追出来又是几扁担打在小文子的手上,小文子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而嫂子依旧不依不饶,嘴里不停骂着:这个小畜生还敢偷。这时刚好有人路过,见他可怜,好心劝了一句,“他年纪还小,有啥错也别这样打,打他也没啥用”。嫂子听后恶狠狠的说“吔,你不晓得,这个小杂种,把手伸进饭锅里去抓饭